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防震减灾是直接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殊公益事业。中国是多地震国家的事实,注定了中华民族将会永远与地震灾害相伴,在减轻地震灾害的实践中成长、发展和崛起。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较大进展,在抗击历次地震灾害中有效减轻了损失,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也反映出监测预报水平较低、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抗震能力不足、应急救援体系尚不健全、群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防灾减灾又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研究领域划分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从组织机构划分包括政府组织机构、非政府组织机构、国际组织机构;从减灾措施划分包括灾前防御措施、灾时应急救援、灾后恢复重建等。因此,通过防震减灾公共政策研究,确立和健全适合于中国国情、能够长期坚持的防震减灾的发展战略和公共政策,具有重要而紧迫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本文在收集整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政策环境、政策执行、政策监控理论;公共经济学中的公共支出增长模型理论、基本公共服务理论;行政法学中的行政指导和行政监督理论等,通过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阐述防震减灾的科学属性和社会属性;总结分析我国防震减灾公共政策历史、现状及主要问题;综合分析我国地震震情灾情特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经验教训,分析我国防震减灾公共政策发展态势。本文在减灾文化与理念对防震减灾公共政策决策、执行影响的讨论,防震减灾基本属性和在国家公共安全中总体地位的分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防震减灾在政府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务中的定位分析,行政指导对构建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中的作用分析等方面有所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