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级体育社团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组织载体,既能助力政府推动全民健身举措延伸到百姓身边,又能有效反映群众体育诉求,为群众提供便捷、多样、高效的体育公共服务。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现有的体育服务产品供给水平与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体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我国体育发展的主要矛盾,推动市级体育社团改革发展迫在眉睫。2012年以来,上海市市级体育社团不断发展壮大,从84家发展到目前的93家,增长率达10.7%,其提供和消费体育公共产品的能力不断增强,承接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转移的能力显著提升。基于此,本文对市级体育社团的发展动力进行研究,以期为上海市市级体育社团今后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辅之以文献资料法、深度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并利用Nvivo11质性分析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开放式编码共计提取出15个初始范畴,分别是:1.个人情怀;2.组织架构变革;3.部门职能延伸;4.决策科学化、民主化;5.宣传手段多样化;6.活动经费来源多元化;7.发展规划同步化;8.会员数量不断增加;9.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支持;10.业务部门的指导;11.政策扶持;12.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13.城市精神特征;14.打造上海体育名片;15.群众生活方式转变。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运用轴心式编码提取出4个主范畴,分别是:1.规范性动力;2.决策性动力;3.基础性动力;4.激发性动力。选择式编码在轴心式编码的基础上整合出全文的1个核心范畴为1.联合性动力。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市级体育社团的发展动力主要由规范性动力、决策性动力、基础性动力、激发性动力4个维度组成,核心动力为联合性动力。基于研究结果,笔者构建了上海市市级体育社团发展动力的理论模型。通过对理论模型各维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上海市市级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规范性动力维度上,存在从业人员年龄结构两级分化、专职人员严重匮乏、高学历人才比例偏少、整体胜任能力不足、就业吸引力较弱等问题;在决策性动力维度上,存在体育行政部门推行实体化改革的力度不够强、政策制定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对市场主体缺乏严格有力的监督管理等问题;在基础性动力维度上:存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足、部分群众的体育意识和技能仍有待培育等问题;在激发性动力维度上,存在政策扶持力度和执行力有待加强、受益群体覆盖面仍需扩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政府层面应进一步高标准高定位,优化发展环境;培育专业人才,注入发展活力;增加专项补贴,减轻发展压力;多项措施并举,营造发展氛围。上海市市级体育社团层面应进一步优化组织结构,挖掘发展潜力;吸纳专业人才,提高发展竞争力;提升运营水平,增强发展支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