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胆囊结石(gallbladder stone,GS)均是一种常见病,胆囊结石是肝胆外科收治最多的病种之一。胆囊结石患者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隐痛或者胆绞痛,其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约从1882年德国的Langenbuch提出著名的“温床学说”开始,胆囊切除一直被奉为临床上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国内外医生、学者也对如何保留患者胆囊做出了许多尝试,但均因各种原因未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随着腹腔镜、纤维胆道镜乃至电子胆道镜等技术的出现,国内保胆理念得以重新兴起和发展,保胆手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和规范。内镜微创保胆手术(choledochoscopic gallbladder-preserving surgery,CGPS)因可保留功能性胆囊,更符合患者心理预期而成为治疗胆囊结石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因术后较高的结石复发率和可能存在胆囊癌变的风险,保胆取石理念并不被所有医生所接受。因此,如何把握保胆取石手术的适应症,预估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胆囊的结构与功能及胆汁成分对胆囊结石形成及复发的作用,为胆囊结石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为规范保胆取石适应症和预测术后结石复发率提供依据。方法:1.征集健康志愿者,使用彩色超声诊断仪分别于早餐前、早餐后1h、早餐后2h、午餐前、午餐后1h、午餐后2h、晚餐前、晚餐后1h、晚餐后2h、睡前(22:00)、凌晨(0:00)及凌晨3点检测20名受检者在日常生活状态下胆囊的最大长(L)、宽(W)和高(H)尺径,计算胆囊体积(V=0.523×L×W×H),分析24小时内观察对象胆囊体积变化特征。2.设置无胆囊结石切除胆囊患者为对照组,接受保胆取石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1,保胆取石术后随访1年内结石复发患者为实验组2。取胆囊病理标本制作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法测量胆囊标本神经纤维、血管、肌纤维、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评价胆囊组织中神经纤维、血管、肌纤维、瘦素受体的表达情况与胆囊结石间的关系。3.手术过程中留取3组患者的胆汁标本,用Elisa法检测胆汁中磷脂、胆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胆固醇的浓度,评价胆汁成分与胆囊结石间的关系。结果:1.正常人体胆囊在三餐前为舒张状态,早餐及午餐后2h、晚餐后4h内胆囊处于收缩状态。晚上22点至次日进食早餐前,胆囊处于舒张状态。2.对照组与实验组1比较,实验组瘦素受体增加,微血管数量增加,肌纤维数量减少,神经纤维数量减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1与实验组2比较,瘦素受体、微血管数量、肌纤维数量、神经纤维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对照组和实验组1比较,实验组1胆汁中胆固醇浓度明显升高(P<0.05),胆汁中磷脂、胆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与实验组1比较,实验组2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升高(P<0.05),胆汁中磷脂、胆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正常人体胆囊在三餐前为舒张状态,早餐及午餐后2h、晚餐后4h内胆囊处于收缩状态。晚上22点至次日进食早餐前,胆囊处于舒张状态。2.胆囊结石患者较无胆囊结石者胆囊组织中瘦素受体增加,微血管数量增加,肌纤维数量减少,神经纤维数量减少;而这几项数据与胆囊结石复发无明显相关性。3.胆囊结石患者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较无胆囊结石者升高,保胆取石术后胆囊结石复发患者胆汁中胆固醇浓度进一步升高。胆汁中磷脂、胆酸、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浓度与胆囊结石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