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选题所谓的初唐,始自高祖武德元年(618),以景龙二年(711)为初盛唐交接的大致年限,共6 帝94 年。所谓宫廷诗,主要指长期以文学侍从或朝廷重臣身份密集于君主周围在宫廷范围内的诗歌活动,旁及他们在宫廷以外,但明显带有宫廷趣味与风格的诗作,以及虽不属于宫廷诗人,但受时代风气浸染而带有宫廷趣味的作品。因此,本选题是把宫廷诗作为一种具有时代性的诗歌风格进行研究。诗分朝野,明辨雅体、野体,对初唐诗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初唐诗歌虽然呈现出了一些新的气象,但从整体上说,诗风走向仍然与魏晋南朝一脉相承,诗歌审美趣味依然为宫廷趣味所主宰,诗坛的主流在宫廷。这首先表现在宫廷诗人和作品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是宫廷诗人群体前后相继绵延不绝,横贯整个初唐诗史,左右一代风气。因此,通过对这一文学现象的全面清理和深入研究,考察宫廷诗在初唐诗坛的地位及流变规律,既能获得一个完整的初唐诗史,又能使我们对盛唐诗风格生成之内在原因的研究更为科学,亦更为接近事实。从宫廷诗的角度研究初唐诗风与诗史演进,必然涉及文学史观念与研究方法的更新与转变,这是本选题的重点的难点之所在;同时由于学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或涉足不多,或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见与误解,需要广泛地爬罗梳理,拂尘去埃,又增加本选题的难度,而这些正是本书企图有所突破与价值之所在。本课题主要采取考论结合的方式,重在清理事实,在基本文献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遗迹文物的走访,力避隔阂肤廓之论,始终把诗风流变的规律作为考论的核心,努力作到文学创作实际与文学史观念并重,理论与创作交叉,考据与批评互补,微观与宏观结合,审美思辨与审美体验同步,力图立体化的展示初唐近百年间宫廷诗坛的全貌;联系制度设施、文化风尚和地域文化特征,运用现代政治学、文艺学理论,重点研究初唐宫廷诗风及其流变,竭力探寻潜藏在表象之下的某种具有共性的诗史结构,以获得新的诗史认识。依据初唐宫廷诗坛的实际,参照社会文化环境、诗坛人员构成及诗美趣味、风格特征等因素,将初唐94 年间的宫廷诗风流变划分为四个阶段,本书即据此安排章节,除引论、余论及两个附录外,共4 章17 节,约22 万字。引论和余论主要介绍和论述了选题的范围、价值、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宫廷诗的渊源、程式惯例、风格特征及其得失等,主体部分4 章的题目与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贞观宫廷诗坛:理论观念的重建与文化风尚的延承。本章本分5 节,1、2 两节主要论述贞观时期的思想理论特征与社会文化风尚,其基本特征表现为“思想的清醒与意识的模糊”。以“贞观之治”为特征的政治文化背景,在诗人心态上形成了恢宏的气度;创业垂统的现实需要和高度的政治警觉,使贞观宫廷诗人对淫亵卑弱的“宫体诗”的反拔中致力于儒家文学观的重建。然而,贞观宫廷诗人大多来自陈、隋宫廷,自然把传统宫廷文学的审美趣味带入贞观宫廷,加之艺术言文化风尚的强固性规律,使他们在创作上表现出对南朝趣味的崇尚。这样,贞观宫廷诗坛在总体上理论观念上的反思批判与创作上延承的矛盾态势。3、4、5 节重点考察贞观宫廷诗风,认为顺应南北文化融合的大趋势,在以南朝声色为基础来表现宏大整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