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型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本课题主要从消渴病中医证候学角度,进行调查分析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以及探索中医证候要素与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相关性。本课题研究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门诊及病房符合纳入标准的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查结果,进行数据录入,用现代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本课题研究共收纳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10个证候要素出现频率由多至少依次分别为:气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燥热证、气郁证、湿热证、痰湿证、阳虚证、血虚证、痰热证。虚证出现总共260次,占37.03%;实证出现总共442次,占62.97%。在纳入病例中,10个证候要素各自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关系如下:气虚证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高于非气虚证组,两组均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阴虚证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高于非阴证组,两组均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阳虚证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高于非阳虚证组,两组均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血瘀证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高于非血瘀证组,两组均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燥热证与非燥热证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没有统计学差异;气郁证与非气郁证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没有统计学差异;湿热证与非湿热证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没有统计学差异;痰湿证与非痰湿证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没有统计学差异;痰热证与非痰热证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没有统计学差异;血虚证与非血虚证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数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在两证并存的病例中,出现频率超过总病例数(138例)40%以上的两证并存证候类型共计13个,其发生频率由多至少依次为气虚血瘀证、气虚阴虚证、阴虚血瘀证、气虚燥热证、阴虚燥热证、燥热血瘀证、气郁湿热证、血瘀气郁证、气虚痰湿证、阴虚气郁证、气虚气郁证、气虚湿热证、瘀血湿热证。在本次研究发现:在所纳入病例中,具备气虚、阴虚、阳虚、血瘀单证证素的患者,其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分别高于不具备该单证证素特点的病例;在两证并存病例中,气虚血瘀证、气虚阴虚证、阴虚血瘀证等证候类型发病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