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公共行政学诞生以来,对公共行价值问题的探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关于公共行政公平与效率价值取向的问题。本文从探讨公共行政视野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主要影响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几个因素,并系统回顾了公共行政思想史上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理论,从透视公共行政领域价值偏失的现状出发,提出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的价值目标,并结合我国公共行政改革的现实状况,进一步探索当前实现我国公共行政公平与效率的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现代化的发展。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公共行政视野中,一般来说,公平是指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中,公正地行使权力、维护社会公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效率是指如何利用有限资源,以最少的资源成本,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创造最大利益,即实现收益最大化。一般来讲,在现代公共行政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应是一种辨证统一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效率作用于公平,公平也反作用于效率;另一方面,公平与效率又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立与冲突的关系,效率的实现在一定条件下会损害公平,而过分的强调公平又会阻碍效率的实现。第二部分:公平与效率作为公共行政两个最基本的价值,也是两个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在公共行政的现实实践中,依据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会有不同的选择。因为,影响公共行政现实的价值取向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本文在这一部分重点分析了主要影响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经济因素、制度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第三部分:在分析影响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因素的基础上,我们系统回顾并反思了中西方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历史演变过程。西方公共行政的价值取向经历了由单纯的以效率为主转变为注重公平以及主张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演变过程,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公共行政发展的正确道路。而我国的公共行政价值取向则经历了由公平至上到效率至上以及“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转变过程。第四部分: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性质决定了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是社会主义应有之义。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之中,随着社会格局的变化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当前我国公共行政必须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价值取向。本节还分析了当前我国公共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