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地下开采是煤矿开采的主要方式,作业人员生产活动的采煤工作面是一个受限作业空间,人员作业空间的环境安全靠矿井通风来提供保障。矿井空气流经工作面时,有少量空气经过采空区遗煤空隙形成采空区漏风,采煤工作面矿井空气与采空区污浊空气通过液压支架隔断形成并联网络,采煤工作面作业空间和污浊空气的采空区空间是相互耦合的、一体的环境空间。特别是近距离煤层群回采时,在采空区内发生回采煤层遗煤初次氧化和上覆采空区氧化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下开采是煤矿开采的主要方式,作业人员生产活动的采煤工作面是一个受限作业空间,人员作业空间的环境安全靠矿井通风来提供保障。矿井空气流经工作面时,有少量空气经过采空区遗煤空隙形成采空区漏风,采煤工作面矿井空气与采空区污浊空气通过液压支架隔断形成并联网络,采煤工作面作业空间和污浊空气的采空区空间是相互耦合的、一体的环境空间。特别是近距离煤层群回采时,在采空区内发生回采煤层遗煤初次氧化和上覆采空区氧化遗煤二次氧化双重作用下,直接影响了采空区温度场和气体浓度场分布,进而影响了工作面作业环境。因此,亟需开展煤二次氧化升温实验研究,探究煤二次氧化产气升温特性,建立包含回采煤层遗煤和上覆采空区氧化遗煤的复合采空区遗煤氧化对工作面作业环境影响数学模型,用于描述工作面和采空区内流动、传热传质及反应过程多物理场,揭示上覆采空区氧化遗煤二次氧化对采煤工作面环境的影响。本文采取实验室测试—数值模拟—工程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开展各煤样预氧化后微观结构的测试分析,开展不同氧化程度煤样的等温差引领升温实验,得到宏观升温产气规律,探索煤二次氧化影响机制;建立采煤工作面作业环境温度和气体浓度计算数学模型,并进行模型解算和工程实例验证;针对一个工程实例,开展不同假设条件下数值模拟预测,对回风隅角和液压支架后部的O2浓度、CO浓度和温度等环境参数受遗煤氧化影响进行分析,并针对遗煤氧化提出专项预防措施。利用煤质工业分析仪、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测试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研究不同煤样的工业组分、孔隙结构和表面活性官能团随氧化程度加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氧化程度加深,预氧化煤样较原煤煤样呈现出水分下降、灰分升高、挥发分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比表面积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OH官能团呈现出单一下降趋势,而-CH2-、-CH3和-C=O官能团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利用现有煤自然发火模拟装置开展煤样等温差引领升温氧化实验,分析不同预氧化程度煤样绝热氧化时间变化规律以及CO、CO2的生成规律。结果表明50℃预氧化6 h和24 h煤样的绝热氧化时间较原煤煤样变短、气体产物生成时间变早、生成量变大;120℃和200℃预氧化6 h和24 h煤样的绝热氧化时间较原煤煤样变长、气体产物生成时间变晚、生成量变小。建立采煤工作面作业环境温度和气体浓度预测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方法和网格拉伸技术,实现了工作面动态推进过程中采空区和作业环境中气体流动、传热、传质及化学反应等多场耦合过程的数值计算。引入工程实例煤样的氧气消耗速率以及CO、CO2生成速率表达式源项,利用数学模型解算了采空区内回风侧O2浓度、CO浓度和温度,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工程实测结果进行对比,模拟结果与工程实测结果吻合度较好,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正确性与可靠性。利用所建立的采煤工作面作业环境温度和气体浓度预测数学模型,对平庄能源六家煤矿SIIN26-9工作面3种假设条件回采至100 m时回风隅角O2浓度、CO浓度和温度进行分析,揭示了上覆采空区氧化遗煤二次氧化是加剧作业环境低氧和CO超限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受上覆SIIN26-7采空区氧化遗煤二次氧化影响,回风隅角O2浓度从20%降至19%,氧气浓度下降将降低工人劳动效率;CO气体浓度从20 ppm增加到60 ppm,已远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规定的24 ppm,在此环境中长时间工作将危害工人身体健康。
其他文献
碱性染料因着色能力强、染色效果好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其毒性大且采用生化法难以彻底去除;电芬顿(EF)法作为一种高效、简便、无二次污染的绿色处理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影响电芬顿技术的关键因素之一是阳极材料,其中,PbO2/Ti电极以制备简单、化学性质稳定、成本低廉以及导电性能好等特点得到了更多的研究。论文基于电芬顿法,以PbO2/Ti为阳极,对碱性染料嫩黄O和孔雀石绿的降解进行了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如
创新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果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必须找出问题产生的本质,即通过因果分析识别出问题的根原因。国内外针对因果分析方法已经开展了一定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因果分析过程仍存在不足:产品研发人员主要依靠自身经验和知识进行因果分析;面对数量庞大但缺乏有效组织的知识,研发人员有效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不足。因此,如何高效、主动、有针对性的为因果分析过程提供知识
历经30年的风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已颇具规模,但作为新兴股票市场的代表,由于制度不完善和投资者素质欠缺等原因,仍表现出市场非有效特征。中国股市具有显著的“情绪市”现象,投资者情绪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非理性偏差都会影响交易行为,从而造成股市波动剧烈,对股票流动性风险也形成较大的冲击。由投资者自身因素导致的流动性风险主要是股票的内生流动性风险,即投资者未来交易时的成本与交易头寸的大小影响资产变现能力而造
本文使用颗粒图像测速技术(PIV,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研究固体颗粒对放置在平板湍流边界层中的平壁和沟槽壁面减阻效果的影响。实验对清水和加入粒径为155μm聚苯乙烯颗粒的的流法向二维速度场信息进行采集,对不同工况下的平均速度剖面、雷诺应力和湍流度等统计量进行对比,分析流体在边界层中的行为。运用空间局部平均结构函数提取不同工况湍流边界层喷射-扫掠行为的空间拓扑结构并进
铁尾矿是铁矿石选矿后剩余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成分为含硅、铝、钙等的非金属矿复合物,有望用于制备高附加值功能材料。本工作利用铁尾矿中石英、钙长石、钠长石、斜绿泥石、白云母等矿物中硅、铝、镁等元素,通过碱和金属盐的协同作用制备了硅酸铜钡复合颜料和氧化铁红复合颜料,研究了铁尾矿在复合颜料合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铁尾矿、氯化铜、氯化钡和硅酸钠为合成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硅酸铜钡复合颜料。复合颜料的主要物相为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数据流量和终端连接需求,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和超密集组网(Ultra-Dense Networks,UDNs)成为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两项关键技术。然而,随着天线数量和基站密度的不断增加,系统能耗也将急剧增加,严重阻碍了移动通信产业的绿色可持续性发展。动态有策略的选择部分天线、基站等资源进行通信,能够在确保系统
海底热液蕴含着丰富的中高品位热能(热液喷口的流体温度高达400℃,热液活动的总热通量为4.11TW)和矿物资源(铁、铜、锌、铅、金、银等)。对海底热液的热能及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已成为当前的国际前沿热点问题。然而,海洋热液体系与岩层间的热质运移作用机制异常复杂,热液的输运伴随着热液能量损失与岩隙重构,致使热液储层的位置形貌、热流通量、喷发周期等均呈现较强的不稳定特征。现有研究多专注于喷口外部热液特
利用压力浸渗法制备“铝硅-铝/金刚石-铝硅”三明治复合结构,测试其热传导性能。首先熔化铝合金锭,检测铝液质量以确定合适精炼工艺及浸渗时刻。对精炼后铝合金液施加80 MPa高压,使其充分浸渗入硅预制体粉料,获得铝硅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热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硅粒径越大、体积分数越低,铝硅复合材料的热导率越高;而硅粒径越小、体积分数越高,该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越低。基于上述结果,确定“硅-金刚石-硅”
甲醛(HCHO)是一种重要的气态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会造成极大危害。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甲醛污染治理技术的研发。其中催化氧化法是一种高效的甲醛去除方法,具有无二次污染、简单易操作、能耗低、工艺成熟等优点,因而备受关注。开发廉价低温高效的催化剂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银(Ag)基催化剂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甲醛催化氧化催化剂,但目前Ag基催化剂存在Ag担载量较高(多数在8wt.%以上),低温活
随着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与推进,不同学段之间的体育教学内容缺乏衔接的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难点。目前,根据笔者调查篮球教学内容的重复性与碎片化的教学是导致中小学篮球教学相互脱节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原地运球从小学学到高中”“技术会练不会用”等情况普遍存在,而真正意义上掌握篮球运动是看平时能否参与到篮球比赛当中,并不是说是简单的投篮或者拍球等基础技术的展现,上述情况的最终后果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