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屯堡人被认为是汉人族群的一个亚群体,他们生活在中国西南的贵州省安顺地区喀斯特山地间的坝子上,其来源可以追溯到明朝时期的屯军制度。地理、历史和族群认同的特殊性,造就了屯堡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近年来,屯堡村落相继开始了对旅游开发的尝试,文化遗产则被当作是可供开发的资源,其中,村落“石板房”风貌的民居建筑成为屯堡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 本文以旅游对村落的景观控制尤其是对村民居住空间的管理作为切入点,选取了屯堡地区一个较为典型的村落,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视野,对其十年来的旅游开发实践进行考察,以研究村落旅游中的空间资本化现象与社会变迁之间的关系。看到,族群认同的确立和文化遗产的发掘为屯堡地区的旅游开发提供了契机(第二章),而以村寨为单位、以整体集中的文化景观尤其是居民建筑为资源进行开发是屯堡地区旅游开发的基本特征(第三章)。传统村落社区虽然在历史上形成了比较稳固的空间结构和关系(第四章),但是为了开发旅游产业却要发生很大的变迁(第五章)。由于景区的设立、空间的变革,村落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也随之发生了转变(第六章),社区居民正在面临新的考验和抉择,以应对迅速变迁的空间规范和实践原则(第七章)。 通过案例的分析,了解到景观对于建构地方社会的记忆、认同及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也认识到景观不仅是特定社会文化对生存空间进行改造的结果,而且是一个有着重要实践意义的文化过程。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问题,是将要在文中重点探讨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