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原告激励机制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guangyun_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案件频发,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由于政府行政行为的有限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随之诞生。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几部涉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和司法解释,专家学者也对该制度的原告资格、立案机制等展开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数量仍然不多。这是因为公益诉讼不同于私益诉讼,具有非排他性的特点,这使得人们很容易产生“搭便车”的思想。为了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发生,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原告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必须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本论文在民事诉讼法学者和环境法学者最近几年论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机制的有关零碎性研究成果之上,结合我国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机制的立法和实践现状,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机制,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机制进行了相关的理论分析。主要解决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机制的概念、特点及其存在机理问题。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机制是对一系列能够增强相关民事主体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积极性的制度的统称,它具有激励对象的单一性、分布的广泛性和方式的灵活性。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美国和印度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激励机制。为了解决有关主体参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积极性不足的问题,美国制定了公益律所、“败诉方负担”和“告发人胜诉奖励”制度;印度则主要从简化诉讼程序、降低诉讼成本和提高诉讼效果三方面着手,建立了“调查委员会”、“信函管辖”和“执行监督”制度。第三部分主要研究了当前我国立法和实践中存在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机制,分析当前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机制的不足。目前我国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机制有所涉及的主要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但该解释存在很多不足,如诉讼费用的减免不够彻底、缺乏原告胜诉奖励制度、尚未全面建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基金制度以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执行部分有待加强。第四部分则在综合前述三部分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制度予以一定的完善,同时提出了几个我国目前还没有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原告激励制度。
其他文献
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科学、合理地制定科技工作政策、重点和指导方针以及科技发展规划的前提条件,是涉及多层次和多方面因素的系统工程。因此,要特别重视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
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农业科研投入与农业总产值在整个研究期间内(1986—2003年)是不协整的;而通过引入虚拟变量,把研究期间分为1985—1995和1996—2003年两个阶段,在各分阶段
运用自组织模型和利益相关者理论描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信息披露在技术创新绩效与企业社会资本关联机制中的调节效应,并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科技型中小企
“新零售”是营销界通过互联网技术以及技术变革对传统运营的深刻影响,运用新思维、依托新技术对传统零售方式加以改进和创新,进而实现产品销售服务的所有活动。在“新零售”
对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相关研究及关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回顾,并运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框架,从新的视角对影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而且分
日本文部省(以下略称文部省)通过促进知识型创新集群的鼓励政策产生了连锁性创新效果。区别于以工业园区为基地的传统产业集群模式,知识型创新集群是在地方主导基础上,以具备
对场站航材保障效能的综合评价,采用变异系数法与空间统计学距离评价法相结合的综合排序法。首先通过变异系数法给出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再根据评价对象的状态值进行综合排序。
应用靶序列富集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t arget-enriched multiplex-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Tem-PCR)技术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和志贺氏菌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
保定国家高新技术开区崛起的启示姚永珍保定市政府研究室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建区以来,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截止1994年9月底,已投入基础建设资金1.5亿元,区内全
期刊
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进化出了一系列适应环境变化的机制。植物间的亲缘相互作用和诱导抗性就是其中的重要机制。然而,迄今为止,相关研究并不深入,尚有许多问题不够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