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rewq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矛盾凸显,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日益增大,经济的快速增长受到社会与环境滞后发展的明显约束,教育、医疗等社会问题成为地区间不协调、不平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在此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应运而生,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实施的重要战略及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发展,协调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只有在社会、经济与环境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河南省地处中原,是中部崛起计划的重要省份之一,2016 年 12 月《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正式批复,河南省下设的十八座省辖市成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键阶段平衡全省各市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关系,解决三者全面协调发展问题成为河南省各城市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点内容,也成为推动中原城市群迅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社会、经济、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复合系统,通过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的构建对河南省十八座省辖市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2006-2015 年间十八座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基本处于上升状态,由于各子系统发展速度不同造成城市间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从空间上看,全省以郑州市为中心,各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呈现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的趋势,西部地区城市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但发展差异随时间逐渐缩小。整体来看,河南省十八座城市中仅有少数城市的经济基础良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其余城市均存在经济子系统发展持续滞后的现象,经济子系统发展水平低下对各城市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影响最为显著。未来,想要提升河南省各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需因地制宜,根据城市发展现状选择差异化的对策,如面对经济发展、环境相对滞后的城市要树立循环经济理念,转变“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益;面对社会进步、生态平衡但经济相对滞后的城市,需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业及工业的现代化进程;面对教育、医疗等社会问题凸显,社会与经济、环境发展不相适宜的城市,需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创建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中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研究主题,尝试建构一个基于经验实证的系统分析框架,运用2008年468家民营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并辅以《中国统计年签》资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传统的生产或经济要素对企业组织绩效的增强作用显现出了越来越多局限性,企业必须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战略。在此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成了
学位
石油钻井企业钻井器材品种多、价格高,现有的钻井物资供应管理方法造成钻井钻具大量积压,库存成本高的现象。因此对石油钻井ERP系统物料需求计划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石油钻井企
知识经济的发展,给产品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企业需要不断复用和创新知识来应对快速变化的顾客需求,但是从目前的产品设计知识管理来看,知识表达不统一、知识库重复构建、知识库之间缺乏共享机制等因素极大制约了产品设计知识的复用和共享。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将本体引入到产品设计知识库建设中来,力求构建一个知识表达统一、知识内容能够不断进化的知识库,从而解决产品设计中知识共享不足的问题。对目前已有的本体构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