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传统街区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旧城改造、拆旧建新的城市化过程愈演愈烈,人们似乎对水泥森林组成的现代生活环境感到疲倦、厌烦,带有浓厚地域特征与历史文脉的传统街区因此成为现代社会少之又少的“宠儿”。本文以江南地区传统街区建筑空间形态为基本研究范畴,提出了两种不同衍生介质的街区形态——水衍型和陆衍型。多数研究江南地区古镇、古村、传统街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似乎对水衍型肌理特征的传统街区情有独衷,或许是因为“江南”这一词汇更多地与“水乡”联系在一起。而对于为数众多的陆衍型街区似乎被人所遗忘,对其研究的学术著作和相关理论寥寥无几。由于衍生介质的不同,两种街区的建筑空间形态势必会产生较大差异。因此,本文将陆衍型街区的建筑空间形态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择的实例是具有600余年历史的无锡荣巷。力图通过对荣巷陆衍型街区深入系统地研究,同时结合其他街区空间相关理论与无锡其他实际案例,得出有关陆衍型街区建筑空间形态的相关理论。本文对于陆衍型传统街区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1、将水衍与陆衍两种形态做概念和基本特征的限定;2、将限定后的陆衍型街区概念做人文方面的特征研究与时序性空间演变研究;3、在时序性空间演变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陆衍型街区结构性空间组织研究。研究内容依据系统观点呈阶梯状分布,依次为基本形制、单位建筑组群、街坊组团、街道与街区空间四大类,此部分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4、基于以上研究与无锡其他经实地调研的传统街区和相关文献,进行两种街区建筑空间形态的特征比较,以得出二者的区别与联系,丰富研究结论。本文的实例选择以荣巷传统陆衍型街区实地考察测绘的一手资料为主,并辅之以周山浜陆衍型街区、清名桥沿河、严家桥沿河带等水衍型街区实例,结合相关文献著作的研究结论,以达到从个别到一般的理论推导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