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

来源 :南京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5554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不顺畅的问题,学术界一般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参照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一般进程,提出通过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来吸收农村劳动力,完成由“二元经济”到“一元经济”转变,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途径。但是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究竟有没有普适性?是不是有约束条件限制着这一经典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这是值得研究的。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借鉴依附理论的相关论述,结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进程指出,生产与需求的不平衡是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原因。其一,国内生产与需求不平衡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体来说,“地方政府公司化”带来了社会生产的无组织性,产生了生产过剩问题。而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使得收入差距持续扩大,造成了内需的不足。这使得需求引发生产,生产吸收劳动力的传导机制受限。其二,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确立使得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支配全球生产关系。导致没有一个超脱于资本主义体系的“纯净”市场——像历史上容纳发达国家的过剩生产那样——去容纳发展中国家的过剩生产,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不仅如此,全球性的生产与需求不平衡反而会通过输入型经济危机的方式制约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同时,“依附一半依附”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使得跨国公司主导的不平等的交换贸易很难给予发展中国家企业足够的利润空间稳定地吸收农村劳动力。因此,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并不具备发达国家拥有的历史条件。发达国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并没有普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应该建立第三产业与农业的互动机制。通过现代化农业的建设把农业打造成与工业具有同等劳动报酬率的行业。这样,一方面通过农业本身的发展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就地吸收农村劳动力;同时,也通过大幅提高农业报酬率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的消费能力扩大内需,解决产业间劳动者收入分配不平衡的问题。为以“消费经济”为特征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会反过来大量吸收农村劳动力,形成良性循环机制,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充分转移。
其他文献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经波折,本文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繁荣兴盛为主线,梳理各时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相关研究,得出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核心在于如何稳定生源,发挥职业教育
新课标将生物定位为自然科学,重视生物科学概念的学习,凸显概念的教学。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围绕以重要概念展开,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归纳总结出概
该文对我国如今建筑行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做了相应分析,并对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对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及安全事故相应的措施对策做了分析
<正>《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01)建议教师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提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贴近时代的教学素材。英语写作学习过程中,教材是学生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英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涌向城市,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怎样正确的将农村劳动力转向城镇居民始终是
<正>1949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的指示》。所谓《六法全书》,狭义上指国民党政府沿袭大陆法系颁布的宪法、刑法、民法、
会议
核心提示:要针对薄弱环节,抓住关键领域,立足“专”,突出“实”,力求“新”,推动政协工作从注重“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向“做出了什么效果”转变。$$此次省政协主题教育学
报纸
期刊
<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基层治理关乎国家治理的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治理的要义在于确保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在于打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粮食安全备受人们的关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有机粮食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是人口大国,有机粮食的需求正在逐年增长。黑龙江垦区是我国的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