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温灸腹部及下肢强壮诸穴,观察温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寻求解决癌因性疲乏的有效疗法,探讨中医药传统治疗在癌因性疲乏方面的治疗优势。研究方法选取我院3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治疗组予以温灸法配合西医对症处理,1次/天,对照组仅予以西医对症处理,共14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以下指标的变化:KPS评分,体重,肿瘤相关临床症状积分,Piper疲乏积分,血分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水平的变化,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作统计处理。研究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分期、KPS评分、体重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两组均衡性良好。治疗后的结果如下:①治疗组KPS积分温灸前后变化明显(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体重变化差别不大(P>0.05)。②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积分变化方面,治疗组治疗后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症状积分差异显著(P<0.05)。临床症状中以腹泻、便秘及腹胀改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痛、恶心呕吐、食欲评分较前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艾灸前后口干口苦、失眠积分稍有升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统计显示,对照组RPFS总分(修订Piper疲乏量表)及行为、感觉得分高于治疗组(P<0.05),情感、认知维度得分艾灸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对疲乏轻、中、重程度的比率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艾灸前后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提示患者中重度疲乏减轻,轻度疲乏增加,治疗效果明显;艾灸治疗前后对照组癌因性疲乏得分变化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艾灸后除情感维度外,RPFS及其他3个维度得分均较艾灸前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④治疗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提高,但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总T细胞、Th、CD4+/CD8+比值、Nk细胞、血红蛋白较前升高,Ts细胞下降,但与正常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根据研究结果,温灸可使总T细胞、Th较前升高,Ts下降,免疫功能趋于正常。研究结论温灸法能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等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可使患者有可能接受更积极的治疗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