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编码中边信息的生成及评价方法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onyj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持移动视频终端在多媒体通信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MPEG-x与H.26x等传统的编码标准需要在编码端进行量化、运动估计、编码、补偿等运算,编码器需要有强大的性能以承担复杂运算量。对于视频监控、移动视频电话等运算能力有限的移动视频终端,这些编码标准不再适用。分布式视频编码将复杂的运算从编码端移到了解码端,同时由于其采用了信道编码技术,系统的抗误码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非常适合无线视频通信领域。影响分布式编码系统性能的因素有很多,如量化误差、插值帧重建等,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对当前视频帧的预测精度,也就是边信息的预测精度。边信息产生的越准确,编码端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就越小,系统的压缩性越高。因此,如何快速而精确的预测边信息是分布式视频编码系统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应用和研究现状,分析了分布式视频编码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的系统结构。之后总结了常用的边信息生成算法,重点分析了边信息生成中的重要步骤,包括块匹配、运动矢量估计等。在研究MCTI这一经典边信息生成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改进方案。首先将输入的前后关键帧频域分割,并结合人眼的视觉特性保留图像低频部分的信息;其次,对搜索块进行分类,将运动幅度大的搜索块分割为更小的搜索块。针对每个搜索块,采取三步搜索的算法进行匹配,然后采用二次函数对运动轨迹进行模拟。最后,本文采用了改进的图像结构相似度以及视觉保真度的评价方法对边信息的生成质量进行评价。仿真结果表明,与一般的边信息生成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改善了插值帧重叠块效应,边信息生成质量有所提高,且图像质量评价的结果更加符合人眼视觉的主观感受。
其他文献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为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主要分布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其根系发达适应性强,极耐干旱瘠薄,具有良好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改良土壤的作用
正交多载波复用(OFDM)系统已经成为在无线通信领域越来越热门的一个技术。它把串行的数据流变成并行的数据流,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或者提高了频谱利用率,同时,把受多径干
生物认证技术是一门新兴的技术,拥有传统身份认证技术没有的独特优点,在金融、公共安全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围绕构建基于密码、人脸和语音的自动取款机(PFV-A
近年来,数码相机等数字成像设备发展迅速,应用涉及到消费、商业、专利文档存档、医学图像、航天、国防安全等领域。图像传感器的分辨率现已高达千万像素以上,而传输带宽与存
本文通过在镍氢电池的负极中添加适量的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s,CNTs),制备碳纳米管复合电极片,并制成两电极体系,三电极体系,AA型镍氢电池,SC镍氢型电池,研究其电化学性能、内阻、容量、高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寿命等。结果表明在镍氢电池的负极中添加适量的碳纳米管有利于提高电池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可以改善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和循环稳定性。采用三电极体系研究碳纳米管复合电极在不同扫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