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甲基异莰醇(2-MIB)是致嗅物质的典型代表之一,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目前,国内外关于去除2-MIB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臭氧氧化以及活性炭吸附技术方面,而对生物降解作用等研究报道较少。经长期驯化,在北京水源九厂炭滤池的活性炭上筛选出4种较为高效的2-MIB降解菌,经鉴定分别为申氏杆菌(Shinella zoogloeoides),芽孢杆菌(Bacillus idriensis),Chitinophagaceae bacterium 及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andelii)。探讨了 4种降解菌在寡营养条件下降解2-MIB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温度、pH值、菌种投加量、2-MIB初始浓度以及其它外加碳源。4种降解菌可在20-35℃、中性或偏碱性条件下较高效地利用2-MIB,并且可对ng/L、μg/L以及mg/L级的2-MIB进行降解。当存在其它外加碳源时,Bacillus idriensis和Chitinophagaceae bacterium对 2-MIB 的降解效率有所提升。Bacillus idriensis、Shinella zoogloeoides、Chitinophagaceae bacterium和Pseudomonas mandalii均可在2mg/L 2-MIB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稳定生长,比生长速率μ 分别为 0.0136 h-1、0.0088 h-1 0.0075 h-1、0.0095 h-1,当存在高浓度外加碳源时μ明显升高。混合菌种共同生长时,4种降解菌的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特别是Shinella zoogloeoides与任何降解菌共同生长时的μ皆明显减小,而Bacillus idriensis与Pseudomonas mandelii在与其它降解菌共同生长时μ变化较小,在共同生长时属于相对优势的菌种。4种降解菌在2-MIB无机盐培养基中对2-MIB的降解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降解菌的菌种投加量、2-MIB的浓度以及外加碳源不会改变其反应动力学特征。4种降解菌在处理过的含有2mg/L,50μg/L以及500ng/L 2-MIB的河水中的降解反应过程也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对单一降解菌降解2-MIB的产物做了分析,推测Pseudomonas mandelii的降解产物为2-甲基-2-莰烯,Bacilus idriensis的降解产物为2-亚甲基莰烷,两者皆为2-MIB的脱水产物。用离子交换层析法对降解菌的酶进行分离,从Pseudomonas manelii中分离鉴定出一种功能性的脱水酶,酶的催化作用与推测的降解途径一致,国内外尚未见相关报道。对降解酶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空间结构及酶的结合位点进行分析与预测,此脱水酶含有保守的NAD结合位点以及1个功能未知的结合域,推测该区域可能参与2-MIB的结合并催化2-MIB的脱水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