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垃圾焚烧技术在解决城市垃圾问题的同时也带来了有毒痕量元素排放等污染问题,其中砷、硒等较易挥发的痕量元素一部分会随烟气排入大气,一部分富集于飞灰中。垃圾焚烧过程中砷、硒的形态迁移转化不仅决定了其毒性强弱,也决定了其经烟气、飞灰向环境中的释放特性。本文从解析垃圾焚烧飞灰中砷、硒的赋存形态出发,采用HPLCHG-AFS技术,建立了一套适合垃圾焚烧飞灰中砷/硒总量、价态及结合形态的分析方法,剖析了实际垃圾焚烧飞灰中砷、硒的赋存形态。基于此推断了垃圾焚烧过程中砷、硒的迁移转化路径。再者,通过采用短期批淋滤实验和长期柱淋滤实验,探讨了垃圾焚烧飞灰中砷、硒在环境中的迁移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飞灰中砷、硒的赋存形态取决于其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转化路径。对于砷来说,在炉膛高温段,砷通过与钙、铁等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大部分以五价砷As(V)的形式被固定于飞灰中,少部分(0.34~9.56%)在烟气净化阶段被喷入的氧化钙、活性炭等物质通过物理吸附作用捕集,以三价砷As(III)形式存在于飞灰中。而对于硒来说,飞灰中的硒最终全部以四价硒Se(Ⅳ)的形式存在。硅铝酸盐的存在有利于砷、硒在飞灰基质中的固定。飞灰中砷、硒的赋存形态将会影响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短期批淋滤实验表明,飞灰中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的砷较少,溶解/沉淀平衡对砷的浸出占主导作用;飞灰中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的硒较多,溶解/沉淀平衡和吸附/解吸平衡均会影响硒的浸出。长期柱淋滤实验进一步表明,不同化合物结合形态的砷稳定性不同,即同为五价砷,飞灰中砷酸铁的稳定性好于砷酸钙。柱淋滤实验中硒的15天累计浸出率(55.88%~66.35%)明显高于砷(17.12%~22.56%),表明飞灰中的硒在环境中的迁移能力更强。因此本文为飞灰中的砷、硒在环境中的迁移能力的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从而指导垃圾焚烧过程中砷、硒的污染控制,以利于其在飞灰中的稳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