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杂化碳纳米管改性UV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柔性导电胶的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ilfish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柔性电子是当前电子产品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就迫切要求使用具有较高粘结强度、高导电性和高稳定性的柔性电子连接材料,以保证在受到机械变形时仍能保持较高的导电稳定性。以柔性聚合物为基体的柔性导电胶(Flexible Electrical Conductive Adhesive,FECA)具有加工温度低、印刷分辨率高等优点,是柔性电子理想的连接和粘结材料。在制备柔性导电胶的过程中,形成有效且稳定的导电网络是保证柔性导电材料高导电性及高稳定性的关键。为此,本论文从导电网络结构设计出发,制备了一种具有高导电性、弯曲稳定性和可UV固化的柔性导电胶,这将有利于拓宽柔性导电复合材料的研究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首先以聚氨酯-丙烯酸酯(PUA)为树脂基体,以具有树枝状结构的镀银铜粉为导电填料,制备了可UV固化柔性导电胶(PUA-FECA)。研究了配方及固化工艺对柔性导电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树脂基体的固化收缩率能够有效提高柔性导电胶的导电性能;固化前静置有利于导电填料发生重排,构建更加完善的导电网络。PUA-FECA表现出较高的导电性、较好的柔性和导电稳定性,其体积电阻率最低可达3.62×10-4Ω?cm;在以5mm为弯曲半径弯曲1000次后,R/R0稳定在1.65左右。通过“沉淀聚合法”在聚丙烯酸(PAA)的不良溶剂丙酮中将PAA接枝到多壁碳纳米管(MWNTs)表面上,制得PAA-g-MWNTs。通过FTIR、XPS、Raman、TEM和TGA等对PAA-g-MWNT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A以共价键形式接枝到MWNTs表面,最大接枝量达到11.2%,接枝过程没有引入强氧化过程,对MWNTs结构破坏小。PAA-g-MWNTs能够在水和乙醇中稳定分散。以PAA-g-MWNTs为模板,分别以Na BH4和单宁酸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银杂化碳纳米管(Ag@PAA-g-MWNTs)。采用UV-vis、XRD、XPS、SEM和TEM等手段对Ag@PAA-g-MWNTs进行了表征。由于Na BH4体系中对纳米银缺少充分的保护作用,纳米银颗粒易长大和分布不均。而单宁酸体系(p H=8时)制备的纳米银粒径较均一,且在MWNTs表面分布均匀。将Ag@PAA-g-MWNTs应用到PUA-FECA体系中,制备的柔性导电胶表现出较高的粘结强度、导电性能和弯曲稳定性。添加0.4wt%的Ag@PAA-g-MWNTs后,PUA-FECA拉伸剪切强度提高了14.5%,体积电阻率下降了40.1%;以5mm为弯曲半径弯曲1000次后,R/R0从1.61下降到1.33。通过对其微观界面结构和分散状态的研究发现,Ag@PAA-g-MWNTs在PUA-FECA在镀银铜粉之间起到―桥接‖作用,构建更加完善和稳定的导电网络,有利于提高柔性导电胶的导电性能和在机械变形时的导电稳定性。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对培训制度及工作现状的满意度评价,探讨适宜我国国情的全科医学发展模式。方法整群抽取2000—2014年参加浙江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
针对宽带接入网在网络建设、运行维护、用户体验和业务经营等领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降低接入网的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提升用户体验,促进业务创新为目标,研究了基于虚拟化、
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的不断加快,与此同时,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剧烈,国有企业要想在这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务必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对
介绍了用于液压缸的各种开式和闭式容积回路.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用于冠心病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2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瑞舒伐他汀组)和B组(阿托伐他汀组),各63例,
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版《革新中国教育》中,著名教育专家肖川在谈到当代教育存在的问题时指出:“反思一下,有些教育充其量只能算是宣传加规训,它的确可以塑造某一种满足一定需要
<正>引子近几年,各种新阅读媒介、新媒体不断涌现,给纸质图书出版带来了巨大冲击,尽管如此,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纸质图书出版仍然是一项巨大的产业。根据中国出版研究院发布的
目的:观察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疼痛和骨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骨折患者36例,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骨折后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加用脉冲电磁场治疗。
<正>定价:58.00元装帧:平装ISBN:978-7-303-18575-7《近代中国史学述论》是罗志田教授对近代中国史学的新思弩、新探索。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系统梳理了近代中国史学的履迹,
期刊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的临床特点、内镜特征及转归。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6月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81例IC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