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世界上花生产量最多的国家,而山东省又是我国花生生产的大省,无论在播种面积还是产量上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花生腐霉根腐病作为一种土传病害,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普遍发生,对生产造成一定的损失。部分研究者认为花生腐霉根腐病是由腐霉菌、镰刀菌和丝核菌等复合侵染所致。由于病害发生在花生整个生育期,生产防治上较为困难。本研究从腐霉菌与其它致病菌的致病性研究上入手,通过对花生病株的组织分离、纯化、培养,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花生腐霉根腐病的发生过程、腐霉菌和其它致病菌竞争的影响等方面阐明腐霉菌与其它致病菌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筛选对花生腐霉根腐病具有显著防效的杀菌剂和除草剂;为寻找今后山东省花生病害综合治理的方法提供依据。
本研究采用了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山东地区花生腐霉根腐病害的病原进行了研究。明确了花生腐霉根腐病害在山东省的发生、为害情况、分布以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经过2008-2009年近两年时间的调查我们发现,鲁东南地区的莒县、莒南县花生根腐病害较为严重;而鲁中地区的宁阳县花生茎腐病和根腐病造成了花生的大量减产;胶东半岛的招远则以根腐病、白绢病为主;鲁西和鲁西南地区的茌平、鄄城和济阳苗期主要以茎腐病为主,中后期以根腐病为主。经过初步分离筛选,我们从以上大部分地区的花生根腐病病株中都分离到了腐霉菌和少量镰刀菌,经过室内形态学鉴定以及ITS序列测序后于GenBank进行序列比对,初步认为山东花生腐霉根腐病是由群结腐霉(Pythium myriotylum Drechsler)、旋柄腐霉(Pythiumhelicoides Drechsler)、畸雌腐霉(Pythium irregulare Buisman)以及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 Trow)侵染所致。这四种腐霉菌在CMA、VP3和PDA三种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最茂盛,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介于25~30℃之间,低于5℃和高于36℃菌丝生长缓慢,最适PH值介于6-7之间,田间土壤腐霉动态与花生腐霉根腐病之间也存在相关性。
室内药剂试验中甲霜灵(Metalaxyl)、恶霉灵(Hymexazol)、广天(KwongTin)、高扑(GaoPu)、菌思奇(PI bacteria oxazole)、可杀得(Copperhydroxide)、多宁(Copper calcium sulphate)为有效杀菌剂,EC50依次为0.1797~1.4617mg/L、0.6252~38.9904 mg/L、17.0412~46.3915 mg/L、33.2634~49.5920mg/L、49.9331~75.9212 mg/L、49.9331~75.9212 mg/L、103.0967~385.9980 mg/L;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仲丁灵(Butralin)为有效除草剂,EC50依次为9.7662~157.6781 mg/L、477.2882~499.2259 mg/L。其它杀菌剂和除草剂对花生腐霉根腐病的影响较小。田间药剂试验中百泰(Ovraclostrobin&Metiram)的防治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