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允价值会计问题一直是国际会计前沿中一个极富挑战性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目前,国际上对公允价值的讨论早已逾越了其在财务会计领域合理性的阶段,而将焦点集中于具体的技术操作层面。我国的公允价值应用一波三折、道路坎坷。虽然新会计准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公允价值研究中面临的不再是“是否应用”的问题,而是“如何应用”的问题,但是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公允价值在我国的短暂应用造成的不良后果的阴影还未消退,有关“公允价值不公允”、“公允价值不可靠”等论点也还存在于许多人的脑海中。在公允价值再次被引入的同时,如何正确理解公允价值概念,如何解决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不足,如何在我国特有的会计体制下、在企业对其广泛持谨慎态度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广公允价值应用,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从而促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和我国市场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是当前应该研究解决的问题。文章主要采用传统的规范研究方法,对公允价值会计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三大领域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在理论研究方面,创造性地从逻辑学的思维角度对公允价值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公允价值概念本身所蕴涵的种种问题,为公允价值的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方法研究方面,以研究公允价值确定的含义与原则为基础,深入探讨公允价值确定方法,并结合公允价值级次前瞻性地总结出公允价值确定方法选择次序,解决公允价值信息可靠性不足问题。在应用研究方面,全面回顾和总结公允价值国际应用状况及经验启示,并将国内公允价值应用划分为首次引入阶段、限制使用阶段和再次引入阶段进行分析与评价;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客观地思考在我国进一步推广公允价值应用问题,建议应该正确认识会计的中国特色及正视利润操纵与公允价值无关,在此基础上尽快从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和科技环境等方面完善我国公允价值推广的外部环境,并且从引入全面收益概念、建立体现公允价值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明确会计规范由制度型向准则型过渡的应用会计理论等方面完善我国会计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