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思想资源(指导理论、理论基础、思想渊源、思想借鉴)的基础上,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应然目标(基本内涵、特征、机构、价值、功能)和实然现状(基本成就、基本经验、现存问题、制约原因),分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应遵循的原则,最终设计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路径。文化自信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在充分肯定本国家和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产生出的文化荣誉感和坚定信念。文化自信从来不是孤立的,它存在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娱乐等方方面面,它能够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感知到蕴藏的文化感召力。主体性、时代性、阶级性、包容性、民族性、现实指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特征,其思想资源包括:指导理论、理论基础、思想渊源和思想借鉴等。具体讲来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化自信的相关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基因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和当代学者关于文化自信的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是指中国共产党、文化工作者、企业文化主体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理性地认可、热爱、认同直至信仰。就基本的应然目标而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内涵、特征、结构、价值、功能,这五个方面分别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坚持文化自信指向和对象是什么,自信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样子的,怎样才能评判实现和发展了文化自信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就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充分肯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大胆吸收西方先进文化为我所用,善于推进文化对外推广。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政党和社会个人都有积极作用,一是有助于实现为实现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引擎,二是有助于为坚定执政自信和政权稳固提供思想保障,三是有助于增进国民的主流文化认同和实现全体国民全面发展。当前,在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成绩斐然,表现在:核心价值体系建立和核心价值观培育成果显著,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文化领域对外交流成果丰硕。这些成绩的出现,是因为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和改革的绝对领导,深化了文化体制改革,重视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注重了区域文化软实力的快速提升和文化对外的推广。然而,在看到斐然成绩的同时,公民文化参与意识淡薄与对传统文化现代价值认识不足,软实力不强引发文化赤字现象严重,思想文化成果的亲和力与竞争力不够强,衡量文化自信的标准和原则尚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进一步增强和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包括文化传统的断裂和西方意识形态的侵蚀引发国民文化自卑,文化传播力不强和体制政策创新性不足,社会思潮的多元多变与文化话语西化倾向严重,市场经济和网络文化的发展对文化自信与评定的冲击。针对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现存问题和缘由,当前要着重从主体、客体、内容和标准等方面来切实完善和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实践路径。一是主体层面,切实开展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教育,增强国民文化自信意识。二是客体层面,坚持以文化体制的改革助推软实力的增强,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三是内容方面,要不断创新文化成果与批判不良倾向,奠定文化自信的实体保障。四是标准层面,要加快制定文化自信的评价指标体系,完善文化自信的原则要求。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离不开对文化自信的坚定。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与我国经济发展实力相匹配的文化强国,增强中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夯实国民的精神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引擎和文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