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构建综合评价社区生态性科学体系,为决策者和研究者更为全面和综合的开展生态社区建设和评价工作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以及国内外接受度较高的评价指标体系,找出评价生态社区建设的69项可行性指标,采用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方式对这些指标做进一步的筛选,综合考虑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确定关键性指标25项;通过网络调查和入户调查方式获取数据,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及标准值,最终得到完善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北京市4个典型社区进行实地调研打分。结果显示,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民安社区、东四四条社区和新华社区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方面得分较高,但是在建筑和管理与服务方面得分偏低;位于城郊区的康隆园社区在自然环境、建筑和管理与服务3个方面都得分较高,但在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和居民环保意识方面得分偏低。其后依据网络调查数据和4个典型社区的实地调研数据,对考量社区交通状况的5项关键指标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北京典型社区75%的居民出行时长在60 min以内,7%的居民出行时长在90 min以上,城市近郊社区的交通出行时长较长,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为46%,近郊居民对公共交通的满意度相对于主城区社区而言较差;社区停车问题是受关注的社区交通问题,社区停车环境满意度仅为19%;北京典型社区居民平均绿色出行比例为69.5%。最后从技术、立法与政策以及公众参与3各方面论述了生态社区建设的策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个过程中,都充分考虑居民意愿,让居民参与到构建的每一个过程中,同时采纳了众多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确保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