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社会的激烈竞争致使大学生面临着诸如学习适应、婚姻恋爱、人际关系、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若这些压力不能得到有效应对或及时消除,就可能以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出来,给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及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研究表明,抑郁是大学生的重要心理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抑郁与攻击性相关,会导致人们的自杀思维、自杀企图及自杀行为的实施等。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一代,肩负着建设未来美好国家的重任,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对学生自己和社会都有潜在危害,应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就目前来看,明确提出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概念一词并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还不多见。因此,针对目前对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进行系统研究的文献比较少的事实,本研究采用综合化、系统化的研究取向,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因素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眼于通过编制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研究问卷,综合研究论述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特点,尝试建立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模型。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抑郁症状大学生攻击性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经因素分析确定10个维度,分别命名为:自残或自杀、嫉妒、内疚感或自责、暴饮暴食、自我行为或情绪压抑、饮食拒绝、对他人或他物的攻击、嘲笑攻击、愤恨、语词敌意。2.从性别来看,男生在自残或自杀、自我行为或情绪压抑、对他人或他物的攻击、嘲笑攻击、语词敌意等方面的攻击性要强于女生,而且都是在.001水平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而在暴饮暴食因子方面,抑郁症状女大学生更倾向于从这个方面来达到对自己的攻击。3.从家庭来源来看,农村家庭的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在嫉妒、嘲笑攻击、自我行为或情绪压抑、内疚感或自责因子方面显著强于城市家庭的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4.在家庭结构方面,表现为单亲家庭的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在对他人身体或他物的攻击、饮食拒绝、语词敌意因子方面要强于于双亲家庭的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且分别在.05、.05、.01水平上有显著差异。5.就专业来看,整体上来说,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几乎在所有因子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而且几乎都是医学类院校大学生的攻击性要强于非医学类院校的大学生。6.从整体上来说,抑郁症状大学生的攻击性在家庭气氛方面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在自残或自杀、嫉妒、内疚感或自责因子上,紧张压抑型家庭气氛下的攻击性要强于和睦安宁型家庭气氛下的攻击性;在愤恨因子上,紧张压抑型、争吵冲突型家庭气氛强于和睦安宁型家庭气氛;在语词敌意因子上,紧张压抑型强于争吵冲突型家庭气氛、和睦安宁型家庭气氛。7.从教养方式来看,自残或自杀因子上,专断型攻击性强于权威型;在饮食拒绝因子上,放任型攻击性强于权威型;在对他人身体或他物的攻击因子上,忽视型强于专断型和权威型。8.从父母亲文化水平角度来看,在自杀或自残因子、内疚感或自责因子、对他人或他物的攻击因子上,表现为学历越高,攻击性越强。9.从父母亲职业来看,在自残或自杀因子上,父亲职业为公务员的攻击性强于父亲职业为其他类的;在对他人身体或他物的攻击因子上,父亲职业是农民的强于父亲职业是其它类的;从母亲职业角度来看,在内疚感或自责因子上,母亲职业为农民的攻击性强于母亲职业为工人;在对他人身体或他物的攻击因子上,母亲职业是农民的攻击性强于母亲职业是其它类的。10.从学生在校月花费来看,在自残或自杀因子上,月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学生的攻击强于月花费在200元至400元之间的;在内疚感或自责因子上,月花费在200元下、400至600元之间学生的攻击强于月花费在600元以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