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化垃圾粒径分布与其重金属(Cu2+)环境化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orld5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与日俱增。由于我国城市垃圾高含水率和低发热量的特点,卫生填埋是当前我国城市垃圾的主要处理方式。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新的填埋场选址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因此,扩大现有填埋场库容,延长老龄填埋场的使用寿命成为解决我国卫生填埋压力的有效方法,而矿化垃圾资源化利用则是此方法运行的关键所在。矿化垃圾有机物含量丰富,比表面积巨大,国内外研究者将其用作土地利用和生物床填料,但是矿化垃圾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质,其粒径分布不均匀等因素成为其资源化利用的障碍。本课题组在矿化垃圾土地利用的前期试验研究中发现,矿化垃圾的粒径分布呈两极化趋势,同时还发现矿化垃圾中可溶性盐的含量和对植物造成的损伤与其粒径大小呈负相关。因此,针对矿化垃圾因含有较多重金属可能会在其资源化中引发环境风险这一被关注的焦点,以及矿化垃圾粒径大小不同可能会产生的差异性,本文对矿化垃圾粒径分布与其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进行相关性研究,旨在探明不同粒径矿化垃圾的重金属环境化学行为,并以此为指导采取有效规避环境风险的措施,为矿化垃圾更安全、有效的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课题以不同粒径矿化垃圾为实验材料,系统地研究了不同粒径矿化垃圾对重金属Cu2+吸附、解吸行为,并探讨了不同粒径矿化垃圾中不同形态Cu2+的含量极其可能会造成的环境危害。Cu2+的吸附动力学表明,900-300μm(最大粒径)矿化垃圾的吸附速率与吸附量明显低于小粒径,各粒径矿化垃圾的动力学模型与Elovich模型和双常数速模型拟合度较好,矿化垃圾对Cu2+的吸附行为不是匀相的扩散过程,而是受到反应速率和扩散因子综合控制。Cu2+的等温吸附实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浓度条件下,矿化垃圾对Cu2+的吸附量与粒径大小负相关,900-300、300-150、105-90、900-0μm矿化垃圾符合Freundlich模型,并且由模型参数可知其吸附能力与粒径大小呈负相关,其它粒径矿化垃圾则符合Langmuir模型。吸附热力学研究表明矿化垃圾对Cu2+吸附是熵增、吸热和自发的过程,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大粒径矿化垃圾需要的熵增值和热能低于小粒径,即大粒径矿化垃圾对Cu2+的吸附活性较弱,而小粒径则相反。矿化垃圾吸附Cu2+的pH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pH较低时粒径对吸附量的影响显著,较高时其吸附量多为沉淀吸附,其最佳吸附pH环境为7。解吸实验表明矿化垃圾吸附的Cu2+多以离子交换态形式存在,且解吸速率较快,解吸量较大。不同形态Cu2+的含量研究结果显示: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Cu2+未检测出,有机物结合态含量最高,碳酸盐结合态含量最少。各形态Cu2+的含量与粒径大小基本呈负相关。
其他文献
中国改革开放经过了30多年的历程,中国证券市场也经历了20年的发展,通过对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情况的了解,解读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的规范、创新、发展的方向以及与国民经济和全球
蜂窝夹芯结构具有轻质高强和可设计性强等优点,是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建筑等领域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经常面临循环载荷作用,并且蜂窝夹芯结构力学性能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既是衡量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近年来国内外层出不穷的会计丑闻和频频发生的企业高管人员舞
推动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不但能促使社会生产与创新,同时还能改变原来固有的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对比传统的培养模式有很大区别,其中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全新的
文学和图像的关系问题是当下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中国连环画艺术,正是这一关系的具体体现。本研究选择叙事学的角度,对美术史上的连环画艺术进行阐发;运用美术史学、文化
<正> GJ2A3-270剖层机是1971年轻工业部下达天津皮革机械厂的新产品试制任务。该厂与河南皮革研究所协作并在其它兄弟单位的协作支持下,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设计试制
现如今,数据规模快速增长,使得如何从繁杂无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课题。数据挖掘技术应运而生,凭借其优越性能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复杂数据的分析。
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巴托尔迪(Felix Mendelssohn-Bartholdy,1809-1847)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创作的《仲夏夜之梦》、《赫布里底群岛》和《寂静
锅庄舞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锅庄舞因宗教和贸易的需要而产生,然而,在世代流传过程中,锅庄舞自身所具有的内容、功能和表现形式因外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扩张性公共支出政策,如实施四万亿投资计划,引导社会投资方向;主动压缩一般公共服务支出,降低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