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关键环节。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与统编版教材的实施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发生了新变化,尤其是在小学低段阅读课后高频率编排课文复述相关题型,彰显了课文复述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凸显了课文复述对培养低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求广大教师关注并落实课文复述所蕴含的育人价值。教师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课文复述,对培养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等都具有积极作用,对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有裨益。课文复述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完整而连贯的叙述,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新的语言材料,按照一定的顺序,通过“口头”或“书面”的方式把课文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训练过程。教育解释学理论相关范畴与课文复述策略具有内在联系,该理论的四大范畴包括主体、情境、语言和行动,正呼应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复述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结合课文复述情境,积极开展师生互动交流,创新课文复述的教学形式。为了解当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文复述策略的实施现状,本文以重庆市北碚区、开州区内的285名小学语文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主,教师访谈为辅,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一线搜集数据。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明晰课文复述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性,且已经在课文复述的类型区分、课文复述的教学要求、课文复述的框架搭建、课文复述的补白练习等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例如,教师对课文复述的文本主题分析不明确、教师构建的课文复述情境趣味性不足、教师采取的课文复述形式缺乏多样性等。这些问题的产生,从教学策略层面主要归结于教师缺乏深入研读文本的能力与经验、教师创设课文复述情境时未能遵循师生之间的差异、教师忽视学生课文复述时表达的观点、以及教师对课文复述辅助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等原因。遵循201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课文复述的要求,以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为依据,结合教育解释学理论相关范畴,为进一步挖掘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中课文复述策略的优化路径,教师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复述时,应当培养自我解读复述文本的能力,整合多种资源丰富课文复述的教学形式,链接现实生活为学生导入课文复述的情境,积极与学生互动交流。同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复述的过程中也应发散思维,深度开发课文复述的创新方式,打破课文复述的抽象边界,切实增强学生课文复述的能力,提升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