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阐明针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针刺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途径之一,而MAPK-P38信号通路的其发挥作用的关键分子机制之一。以自发性胰岛素抵抗模型-OLETF大鼠为动物模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ELISA、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指标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C肽等,以观察针刺干预对OLETF大鼠血管内皮的MAPK信号通路的改变,由分子生物学水平阐明针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针刺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途径之一。目的:观察针刺对OLETF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总体调整作用,研究针刺对OLETF大鼠血管内皮MAPK-p38蛋白表达的作用影响,并探讨血管内皮MAPK-P38通路信号机制,进一步阐明针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针刺抗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途径之一。方法:实验选用周龄(14周)的OLETF雄性大鼠18只和LETO雄性大鼠9只作为研究对象;置于SPF级实验室适应性饲养2周后,通过HOMA-IR确定两种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有显著差异;将9只LETO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9只OLETF大鼠作为模型对照组;9只OLETF大鼠作为针刺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仅每日给予同等时间的束缚,不给于电针刺激。针刺组给予电针治疗,穴选“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和“肾俞“,其中双侧“三阴交”和“足三里”加以疏密波电针(疏密交替约5-10Hz,强度以穴周组织轻微抖动为度),每次时间20min,每日一次,共14日。各组大鼠于治疗结束后禁食12h过夜,次晨眼眶静脉窦采血并采用脱臼法处死,快速取主动脉、冠状动脉,根据不同实验要求处理标本。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ELISA、western—blotting等方法,检测比较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FINS)、HOMA-IR,血清C-肽(C—P)、TNF-α、ET-1、IL-6、CRP、ICAM-1、VCAM-1、PAI-1和主动脉血管内皮MAPK-p38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对照组的FPG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p<0.01), FINS、C-P较空白对照组有升高趋势,HOMA-IR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提示OLETF大鼠存在胰岛素抵抗。针刺组的FPG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 FINS、C-P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HOMA-IR较模型组呈降低趋势,FPG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表明针刺改善了OLETF大鼠胰岛素抵抗状况,并使之趋于正常。模型组大鼠血管内皮MAPK-P38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针刺组大鼠血管内皮MAPK-P38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血清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论模型组还是针刺组,OLETF大鼠TNF-α水平均高于LETO大鼠(p<0.05),TNF-α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说明TNF-α参与了T2DM及肥胖相关的IR。结论:针刺干预使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TNF-α的产生减少,同时抑制MAPK-P38信号通路的激活,进而进一步减少TNF-α的产生,从而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活性,增加胰岛素作用,这可能是针刺改善基于内皮功能障碍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