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危重症的发病率近年来呈迅速上升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医学领域各学科迅猛发展,过去难以救治的病人得以存活;②社会环境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社会保障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可以得到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人口老龄化,医生面临的往往是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的个体,其急性发病期的处理更加复杂;社会中不稳定因素增加,如战争、恐怖袭击、空难、矿难等不断发生,意外伤亡几率成倍增长;③自然环境日趋恶化;④新发和传统传染病的流行。如何提高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是当前危重症医学领域中的重大课题。危重症营养状态是关系到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现代医学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很多进展。但仍不能满足临床要求。中医学在这个领域尚无系统研究。导师刘清泉教授总结多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危重症经验,提出“中医虚实营养治疗”观点,即以中医虚实证候为纲领,早期评价危重症病人的营养状态,及早中医治疗干预,通过改善营养状态达到提高危重症救治成功率的目的。研究目的:研究危重症营养状态与中医虚实证候及预后的相关性,为建立危重症中医辨证体系和中医危重症病因病机学、降低病死率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观察2005年3月至2006年4月东直门医院ICU收入的符合入选标准的40例危重病患者,所有病例收入ICU24小时内查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淋巴计数、C-反应蛋白,同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和中医虚实证候判定。按八纲辨证中虚实为纲领分为虚证组和实证组2组,对比两组危重病人上述指标的差异;按预后不同分为死亡和好转2组,对比不同预后危重病人上述指标的差异;研究虚实证候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①虚证组和实证组比较,血清白蛋白水平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虚证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实证组;②死亡组与好转组比较,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具有显著差异(P<0.05),死亡组低于好转组;③虚证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实证组(P<0.001);④虚证组与实证组比较,C-反应蛋白、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不具统计学意义;死亡组与好转组比较,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死亡组评分明显高于好转组。C-反应蛋白水平尚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评价危重病人营养状态,尤其是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对于评价病情和预测死亡危险性是有意义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危重病人中医虚实证候之间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对于早期判断危重病人的虚实属性具有一定辅助指导意义。危重病人的中医虚实证候与预后可能同样有着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