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沃夏克钢琴作品《诗意音画》的探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tangjun6422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沃夏克·安托宁(Dvorak Antonin)1841年生于泼希米亚的内拉霍其夫斯,1904年卒于布拉格。他的音乐创作涉足领域广泛,成果甚丰。在钢琴方面主要有一部《钢琴协奏曲》(作品33号),《斯拉夫舞曲》和《杜姆卡》等多首钢琴重奏曲和许多钢琴独奏曲。“他是一位自发的作曲家,正如约翰,克拉蓬在他论德沃夏克的著作中阐明的,它的全部音乐都有一种自然的新鲜感,这种感觉往往掩盖了构成乐曲的精湛技巧和构思一个主题所费的苦心思索。”《诗意音画》这套组曲,是德沃夏克在创作成熟期的作品,是作曲家在钢琴作品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无论从创作手法、音乐表现、乐曲结构大小、对捷克民间音乐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表现了作曲家特有的创作方法。尤其在音、画语言的结合上更加完美,音响色彩绚丽。本文通过对这套作品的细致分析,用总结和举例相结合的方式详细阐述了作曲家的创作特点及作品的演奏风格。通过这些研究,以期增加人们对德沃夏克钢琴作品的了解。德沃扎克的音乐语言朴实无华,与众多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不同,是浪漫主义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在音乐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之所以选择三十年代影片风格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它一反二十年代电影“武侠神怪”的市井风潮,对中国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流向重新做了定位,并对战后电影风格表现得更加
期刊
绘画语言是通过绘画的形象来进行艺术表述的,是一种视觉的语言,思想的语言,灵魂的语言,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表达思想、情感、观念和表述创作意图的手段,也是观众解读绘画作品的载体
讲评课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术教师在上讲评课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在上课时过分强调课章结构,一般采用固定的技能传授结构模式:平淡导入,教师演示,学生临摹,教师评价作
拉卜楞寺创建于公元1709年,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院之一。在历代嘉木样活佛的苦心经营下逐步走向辉煌,成为了安多地区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