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衬底上铁酸铋薄膜的生长与表征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changyou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铁性作为材料的一种功能特性,在新型数据存储、能源转换、光电传感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多铁性材料属于复杂过渡金属氧化物,这些复杂氧化物中存在的晶格、电荷、轨道、自旋等多种自由度相互作用,是研究新一代低功耗、绿色环保的多功能光电器件的关键。铁酸铋(BiFeO3)是一种少见的室温下具有铁电和反铁磁性的多铁性材料,一直是铁电和多铁领域研究的热门材料。科研工作者们已经在BiFeO3中发现包括体光伏效应和可翻转二极管效应在内的许多有应用前景的新奇功能特性。随着薄膜生长技术的发展,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实现原子尺度上控制氧化物薄膜的生长已成为可能,从而大幅提升了氧化物薄膜、异质结及超晶格结构的质量。在硅(Si)衬底上生长BiFeO3薄膜,将半导体与铁电氧化物结合起来,可以用来设计用于信息存储和传感的新型器件。因此,在Si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BiFeO3薄膜对设计和开发新型多功能氧化物器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晶格失配度和界面互扩散等因素的影响,很难直接在Si衬底上生长出具有铁电性的单相BiFeO3薄膜。目前所报道的在Si上生长的BiFeO3薄膜均是在两者之间加入了不同程度的缓冲层以减小晶格失配度及互扩散作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在p型导电Si衬底上BiFeO3薄膜的直接生长及物理性质,主要取得如下成果。利用激光分子束外延技术,我们探索和优化了生长条件,直接在Si衬底上成功生长出具有较好铁电特性的单相BiFeO3薄膜。我们发现在薄膜生长的初始阶段,室温和高真空条件下的约2 nm厚度的BiFeO3薄膜预沉积过程,不但可以抑制Si表面非晶层的增长,而且能够有效地避免BFO薄膜中杂质相的形成。因此,室温和高真空条件下的预沉积过程是获得单相BiFeO3薄膜的关键。另外,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生长在Si上的BiFeO3薄膜无杂相,呈现多晶状态,且结晶度随着薄膜厚度增加而增高。透射电镜表明在Si与BiFeO3薄膜界面处存在厚度大约3 nm的非晶界面层。铁电电滞回线显示薄膜具有较好的铁电性,随薄膜厚度增加,剩余极化强度增加,矫顽场减小。此外,薄膜具有较小的漏电流,分析表明非晶界面层可能对薄膜的漏电流减小有贡献。椭圆偏振光谱研究表明随着薄膜厚度的增大,吸收边出现轻微红移,光学带隙宽度减小,主要与受晶粒尺寸的影响有关。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由运放实现的改善有源网络频率性能的通用方法。这种方法采用由N个运放构成的复合运放(CNOA)来取代有源网络中的每一个运放获得的。讨论了复合运放在RC正弦波振荡器工作频率
选取1953~2006年准葛尔盆地南缘石河子垦区3个地面观测站的资料,对比分析了沙尘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沙尘暴和大风之间的关系及沙尘暴发生时的最多风向和最小风速指标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表明,近年来,食用、经营野生动物现象有所发展,一些地方滥食野生动物正在成为一种风气.违法经营野生动物的情况比较普遍并难以遏制,
基于复合运放,设计了一款新颖的线性锂离子电池充电器。该充电器根据锂离子电池充电的特性,采用三阶段充电法,即涓流充电(预处理),恒流充电(快充),恒压充电(充满)。仿真结果显示,在4.5V电
利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15个气象站30年(1971—2000年)的沙尘暴观测资料,分析了沙尘暴发生日数的时空分布以及气候因子对沙尘暴日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锡盟的中西部是沙尘暴的易发区
当今时代,已然可以称之为新媒体时代。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摆脱传统媒介形态的各种数字新媒体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目不暇接。新媒体及传播技术正给公共关系领域
期刊
西安明秦王墓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区文物类型多样、数量众多,其墓葬石刻、陪葬文物、丧葬制度及守墓制度等丰富的遗址内涵更体现出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面对文物保
为了确定水酶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的工艺条件,以板栗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筛选。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板栗壳棕色素的最适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总酶量2.0
对钢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研究,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揭示钢-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虽然对两者粘结界面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丰厚的成果,但主要局限于力学试验的研究方法,鲜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