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膝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sis, OA)又称为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等,是一种常见的、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疾病。膝关节是一个三间室关节,其中髌股关节(Patellofemoral Joint)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通过关节镜行膝关节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被临床广泛采用,具体的手术方法包括炎性增生滑膜的清除、半月板的修整、关节腔炎性渗液的冲洗、软骨碎屑及游离体清除、关节腔内增生骨赘清除等,根据膝关节病变程度的不同及临床医师认识上的不同,临床上膝关节清理术所包含的内容不尽相同,目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标准,其疗效也差异较大。本课题主要通过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包括髌股关节应力区减压)与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不包括髌股关节应力区减压)疗效的对比,来探讨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应力区减压(即对髌股关节的处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2年-2006年于我科住院并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病例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病人。其中一组采用膝关节清理术(不包括髌股关节应力区减压)治疗膝骨性关节,为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清理术(包括髌股关节应力区减压)治疗膝骨性关节,为试验组。采用H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系统)来评价患者膝关节,髌骨推移试验来评价髌骨活动度。收集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HSS评分及髌骨推移试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内术前术后HSS评分的统计学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HSS评分的优良率的统计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HSS评分的优良率的统计学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将HSS评分中疼痛及功能(行走功能)两个分项进行统计对比:试验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值(即增长分数)与对照组术前、术后疼痛评分的差值(即增长分数)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比较,同理,试验组术前、术后功能评分的差值(即增长分数)与对照组术前、术后功能评分的差值(即增长分数)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进行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组内髌骨推移试验结果统计学采用构成比来比较。所有试验数据用SPSS 10.0软件包做统计学处理,均以P<0.05为统计学有差异,P<0.01为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改善的比较1.1试验组组内术前术后HSS评分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对照组组内术前术后HSS评分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1.2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前HSS评分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的比较P>0.05,统计学无差异性,两组术后优良率之间存在可比性;试验组与对照组术后HSS评分的优良率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试验组术后HSS评分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试验组与对照组膝关节疼痛症状及行走功能的比较2.1试验组与对照组疼痛评分差值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试验组的mean=10.1667,对照组的mean=5.0000,10.1667>5.0000,试验组疼痛评分的增长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2试验组与对照组功能评分差值的比较P<0.01,统计学有显著差异性。试验组的mean=4.0333,对照组的mean=2.3667,4.0333>2.3667,试验组功能评分的增长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3试验组与对照组髌骨活动度改善的比较3.1试验组髌骨推移试验结果构成比比较:术前0-1区为83.3%,术前2区为16.7%;术后0-1区为16.7%,术后2区为83.3%。试验组术前术后构成比变化较大。3.2对照组髌骨推移试验结果构成比比较:术前0-1区为80.0%,术前2区为20.0%;术后0-1区为80.0%,术后2区为20.0%。对照组术前术后构成比无明显变化。结论1采用膝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应力区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近期的临床观察中(在三个月这个时间点上),有明确的疗效,能够改善病人患侧膝关节的整体功能,其中,可以明显缓解膝关节的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的行走功能,值得临床推广。2采用膝关节镜下髌股关节应力区减压手术方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在近期的临床观察中(在三个月这个时间点上),可以改善髌骨活动,有利于恢复髌股骨正常的对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