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日益突显的问题,对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遭遇心理问题时,由于未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导致其问题恶化,甚至酿成悲剧。关注求助态度因此显得十分必要。研究文献和现实揭示,求助态度受到较严重影响的因素之一,是心理疾病自我污名。更多的研究关注外在因素对大学生的求助态度的影响。而深度心理学,包括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学和荣格所创立的分析心理学在内,都更关注个体内部因素对其自身的影响。自尊,作为个体的主体变量之一,对其行为的影响引发了很多的研究,但出现了不一致的结论。这导致人们不得不去思考为什么。后来一些学者发现了高自尊的异质性理论,其中涉及到了防御性高自尊问题。在此项研究中,我们试图探索在自我污名影响专业求助态度的过程中,由于自尊复杂性而带来的不同影响。研究首先探讨了自尊在大学生自我污名与其专业求助态度关系中的调节效应。并将自尊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看不同自尊水平下自我污名对求助态度的影响,指出了高自尊的复杂性;其次,鉴于高自尊的复杂性,在研究二中考察了防御性高自尊和真实性高自尊条件下大学生专业求助态度的差异。研究的结果揭示了自尊在心理疾病自我污名影响大学生专业求助态度之间的作用和自尊的复杂性所带来的影响。研究一随机选取山西某两所高校大学生为被试,使用问卷法测量其心理疾病自我污名、自尊和专业求助态度。运用SPSS17.0和AMO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论认为:自尊在大学生心理疾病自我污名对其专业求助态度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其中,当处于低自尊水平时,其专业求助态度随自我污名升高而降低;处于高自尊水平时,随着自我污名升高,这一影响效应显著下降。研究二以研究一中的高自尊水平个体为被试,运用问卷法测量其自尊、社会赞许性水平和专业求助态度。因为,文献研究认为:社会赞许性是将高自尊区分为防御性或真实性的有效标准。研究选取防御性高自尊和真实性高自尊这一组类型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将测量结果中自尊和社会赞许性得分皆高的被试划分为防御性高自尊组;而真实性高自尊组则选取自尊高而社会赞许性低的被试。数据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得出如下结论:真实性高自尊的大学生,其专业求助态度得分比防御性高自尊的大学生的得分高,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综述以上研究结论,研究指出,在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宜积极培育大学生的真实性高自尊,从而有效地转化大学生心理疾病自我污名,促进大学生积极、及时地寻求专业帮助的态度,最终带来大学生的平安、健康和校园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