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氨酯(PU)多孔纤维膜,由于表面粗燥度的增加而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同时,静电纺膜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和孔隙率)和PU软链段的极性基团(聚醚或聚酯的端羟基),赋予PU多孔纤维膜一定的透湿性能。因此,PU多孔纤维膜可用作户外服装的功能性(防水透湿)材料。本文采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乙酸丁酯(Bu Ac)的混合溶剂配置PU纺丝溶液,制备出表面光滑无损的薄膜。对比采用DMF作为溶剂所制备的静电纺丝膜,从溶剂的物理特性,分析采用DMF作为溶剂时PU多孔纤维膜表面产生孔眼缺陷的原因。研究了纤维直径、膜孔径大小、孔隙率对PU多孔纤维膜疏水性、透气性以及透湿性的影响,为超疏水PU多孔纤维膜的开发提供可用的基体。采用两步法,通过水热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疏水二氧化硅(Si O2)纳米颗粒。首先,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的水解和缩合获得亲水Si O2颗粒。然后,添加十六烷基三甲氧基硅烷(HDTMS),使HDTMS的羟基与Si O2的羟基发生缩合反应,从而使Si O2颗粒具有疏水性。本文分析了HDTMS与TEOS的摩尔比对Si O2颗粒疏水性的影响,发现当HDTMS与TEOS摩尔比为2:40时,所制备的Si O2颗粒具有超疏水性(水接触角,WCA:156.1°)。此时,Si O2粉体的滑动角(SA)为3.6°,水滴可以从Si O2粉体表面滚落。分析了TEOS水热时间对Si O2颗粒疏水性的影响,发现当水热时间从120 min减少到60min时,得到的Si O2颗粒仍然具有超疏水性(WCAs≥154.8°,SAs≤5.5°)。这种反应时长较短的超疏水Si O2颗粒的简便制备方法,为工业生产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可能。具有多孔结构的静电纺PU纤维膜可用作防水透湿材料,但是由于PU软段中的极性基团,水经过一段时间后容易渗入膜中。本文将超疏水性Si O2颗粒接枝到PU多孔纤维膜上以构造粗糙的表面并赋予低表面能,从而改善PU多孔纤维膜的疏水性。首先,利用4,4’-亚甲基双(异氰酸苯基酯)(4,4’-MDI)对PU多孔纤维膜进行化学改性,以获得活性基团,然后将其与(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偶联。之后,将处理过的薄膜添加到疏水Si O2颗粒的制备溶液中。在此期间,Si O2颗粒构筑了薄膜的粗糙表面,HDTMS使薄膜具有疏水性表皮。所制备的薄膜表现出显著的疏水性,对不同的水溶液均呈现出水高接触角(WCA)和低滑动角(SA)的特性。经过多次循环拉伸后,改性膜表现出持久的疏水性(WCA在152.7°至154.9°之间变化,SA在5.0°至6.5°之间波动)和高透气性(8.4kg·m-2·d-1)。此外,疏水膜具有超亲油性,对各类油具有高渗透通量。并且,在30个分离循环中,依然可以有效分离(98.5%)二氯甲烷-水混合物。在3D模型中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研究了多孔纤维膜的热和水蒸气的传递,以改善薄膜的热舒适性。通过Digimat软件构建了具有不同纤维朝向和孔隙率的3D模型。采用渗透率反映模型多孔结构的差异。不同孔隙率的CFD模拟(表观速度)和实验(透气率)的确定系数(R2)为0.965,证明了3D模型的准确性。通过COMSOL软件分析了纤维朝向和孔隙率对热和水蒸气传递的影响。由于在整个模拟域内没有温差,所以热传导(10-9 W/m2)和水分对流(10-14 mol·m-2·s-1)很微弱。当渗透率从1.002 m2增加到1.200m2时,热对流通量从1236.6 W/m2增加到1298.8 W/m2,水蒸气扩散通量从0.382 mol/(m2·s)增加到0.402 mol/(m2·s),这意味着通过调节纤维朝向提高渗透率有利于热和水蒸气的传递。当孔隙率从44.87%增加到50.15%时,热对流通量从1207.74 W/m2增加到1282.44W/m2,透湿率(WVT)从0.0273 mol/(m2·s)增加到0.0290 mol/(m2·s)。结果表明,孔隙率对热对流和水蒸气传输的影响比渗透率更大,因为渗透率随孔隙率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孔隙率的CFD模拟和实验的热对流通量的R2和WVT分别为0.983和0.820,这证明了CFD模拟在热和水蒸气的传递中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