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旧纺织品日益增多,目前对于大多数废旧纺织品主要采用焚烧、掩埋、慈善回收的方式处理,或者用来制作低档的填充絮料等简单的回收,还未形成有效的循环回收利用方法,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亚麻纤维作为天然纤维,很早以前就开始被人类所使用,其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如吸水、透气、吸湿快干等特性,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而目前亚麻纤维原料紧张,价格昂贵,本课题目的在于通过研究亚麻纤维的耐低碱性、耐剥色性能,使其能从混纺织物中分离出来并对其剥色,进行多次循环回收使用。本研究的工艺技术路线是,将可溶性聚酯纤维和亚麻纤维混纺,经过织造、染色工序,得到涤纶/亚麻混纺染色的针织物,在合适的条件下将该织物用NaOH低碱溶液处理,可溶性聚酯纤维溶解,剩下松散的亚麻纤维集合体,经剥色、梳理等工艺,获得回收的亚麻纤维。对上述低碱溶液处理后的亚麻纤维的长度、细度、力学性能等物理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X射线衍射进行物相分析,测定低碱处理后亚麻纤维的结晶度、取向度等分子结构变化;纤维表面微观变化通过电子扫描显微镜来观察。对亚麻纤维多次NaOH低碱溶液处理,分别测试表征。结果表明:低碱处理后的亚麻纤维,有效长度增大,纤维短绒率提高,长度整齐度提高,但随着碱处理次数的增加,纤维长度逐渐减小,短绒率下降,亚麻纤维细度呈现出降低的趋向,断裂强度逐步减小,断裂伸长率有所提高。亚麻纤维是纤维素Ⅰ型晶型,经过多次碱处理后晶型没有发生改变,结晶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取向度基本没有发生变化,表明基本没有破坏纤维结晶区,此种碱处理方式基本不会破坏纤维内部结构,没有对亚麻造成很大的损伤。在碱处理后,纤维表面部分杂质等附着物被去除,随着碱处理次数增加,纤维表面杂质不断减少,变得越来越光滑,纤维分裂度得以提高,细度减小,亚麻纤维的可纺性提高。用活性染料对亚麻纤维染色,选择过氧化氢溶液为剥色剂,单因素实验先初步确定剥色处理条件,然后正交实验得到最佳的剥色处理条件为过氧化氢溶液浓度80mL/L、剥色处理温度90℃、剥色处理时间80min。在最佳的剥色处理条件下对亚麻纤维进行多次循环染色剥色处理,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不断地剥色处理,亚麻纤维有效长度减小,细度先降低后升高,断裂强度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剥色次数的增加,再染色时K/S值增大,表面颜色加深。每次剥色处理时,剥色率在80%左右,剥色效果良好,对剥色后的再生亚麻纤维重新纺纱织造回收利用。亚麻纤维的晶型为纤维素I型,经过多次剥色处理后,晶型没有发生改变,结晶度显著下降。以上研究,为亚麻纤维的回收利用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