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分清代老学文献的作者在研究中引入了朴学的学术方法,试图借助音韵、训诂、校勘等文献学手段,构建一个可信的《老子》文本。这些做法与清代盛行的朴学间存在密切关系,却一直未受到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图借助举例分析、归纳综合、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从宏观层面上对清代老学家在《老子》文本研究方面做的工作进行剖析,并试图在此基础上对清代老学文献在文本研究领域的成果作出恰当的评价。在研究中,本文将选取清代老学家研究《老子》文本的三类主要方法——校勘、训诂、分章——作为主题,对清代学者在《老子》研究中运用文献学方法的情况、以及运用的得失作出全面系统的分析。清代学者的《老子》校勘研究之所以能够取得出类拔萃的成果,与同时期校勘学的整体发展是分不开的。清代老学文献在校勘《老子》时广泛应用除本校法外的其他校勘法,并将音韵训诂等小学方法引入校勘研究,既因为受到朴学的影响,也是校勘学发展的结果。清代《老子》校勘研究影响深远,对於民国甚至现代的《老子》文本研究仍具重要参考价值。清代老学文献在训诂研究方面可以分为两类情况,一类继承前辈研究者的训诂方法,主要体现在受体例限制、不宜多作考证的《老子》注释中;另一类研究方法主要出现在学术笔记类老学文献中,引入文字学、音韵学的研究方法,为考察《老子》训诂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和新的证据,相对清以前的训诂研究而言更为深入且严谨。清代老学训诂研究的成果总量不多,但却是能够体现清代训诂学发展水平的。清代老学文献的分章研究是清人通过编纂《老子》文本进行义理研究的重要尝试,其分章方式主要反映老学研究者本人对《老子》思想的认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如果以现代出土的简帛本《老子》文本为标准来检验清代学者为《老子》分章的正确性,清人在这方面的工作基本无可称道。但是清代学者在为《老子》分章的工作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反映了清代老学文献通过文本研究探讨义理的学术特色。综上所述,清代老学文献在文本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同时代盛行的朴学间确实存在密切联系,老学研究者将朴学方法引入老学研究,使清代老学在文本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而通过研究《老子》分章进行的《老子》文本再编纂工作,则体现了清代《老子》研究者试图通过文本重构展现《老子》思想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