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及PMS肝气逆证患者尿样代谢物变化及白香丹胶囊、经前平颗粒对其的干预作用。探索与PMS肝气逆证发病机理密切相关的代谢组学特征和小分子标志化合物,为PMS肝气逆证证候生物学本质及白香丹胶囊、经前平颗粒作用机理的系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也试图以PMS肝气逆证为切入点,运用代谢组学的技术与方法,探索出一种中医病证结合研究的新方法、新途径。方法:以情志刺激多因素法复制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白香丹胶囊干预。受试者按照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等纳入PMS肝气逆证病例,经前平颗粒治疗。应用UPLC-Q-TOF结合PCA模式分析,对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及PMS肝气逆证患者不同时间点尿样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区分代谢轮廓并寻找可能的生物标记物及代谢通路。结果:UPLC-Q-TOF代谢图谱经PCA分析,得分图显示正常组与模型组分别落在不同区域,给药组有落回空白组区域趋势。模型组在造模0-5天内,代谢轨迹发生明显变化。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尿样较正常组大鼠2-氨基己二酸、5,7,4’-三羟基异黄酮、4-羟基谷氨酸、褪黑激素显著升高;前列腺素F2α显著降低。正常组、PMS肝气逆证组、PMS肝气逆证治疗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MS肝气逆证组经前尿样代谢轮廓显著偏离正常组经前、经后及PMS肝气逆证组经后尿样。PMS肝气逆证组尿样较正常组N-乙酰谷氨酸-γ-半醛显著降低;组氨酸、香草扁桃酸显著升高。结论:本课题首次从代谢组学角度研究了PMS肝气逆与正常组及给药组的代谢模式差异,白香丹胶囊、经前平颗粒可以显著修复PMS肝气逆证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紊乱。直观揭示了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在代谢层次的发病轨迹,为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评价客观化提供佐证,为PMS肝气逆证大鼠模型的推广提供客观依据。进而从微观代谢物角度印证了PMS肝气逆证患者经前系列症状及“经前症状,经后消失”的特点。研究认为2-氨基己二酸、5,7,4’-三羟基异黄酮、4-羟基谷氨酸、褪黑激素、前列腺素F2α可作为PMS肝气逆证模型大鼠潜在生物标记物;组氨酸、N-乙酰谷氨酸-γ-半醛、香草扁桃酸可作为PMS肝气逆证患者潜在生物标记物。为“肝主疏泄”理论提供代谢组学新证据,也为证候客观诊断提供一条新思路。同时,由于尿样采集的无侵害性,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进行大样本检测,以期为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