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omsky的普遍语法(UG)理论揭示了人类习得第一语言(L1)时的生理机制。按照Chomsky的设想,UG是人类语言官能的初始状态,由原则和参数两个子系统构成。原则是随着所有人的降生预先设置在人脑语言官能中的普遍语言处理原则;参数则是先天设置好的语言选项,但需要后天的语言数据去刺激,并设置具体的参数值。参数值设在词库中,词库中词项的特征决定不同语言的差异。而词项特征决定了句法的表现形式,并通过普遍原则加以实现。L1的习得也就是语言官能从初始状态到稳定状态的过程。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学习L2对于很多人来讲不但有用,而且甚至是必要的。第二语言习得(SLA)的研究者开始关注UG理论是否可以用于解释SLA的内在机制。但是对UG与SLA的可及性和中介语(IL)中的UG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表明已有研究还只停留在探索运用UG理论的可行性层面,也就是说还没有真正的基于UG理性主义的SLA理论。另外对Chomsky理论的误读以及研究方法上的局限,减弱了现有研究成果的可信度。在回顾了以上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试图通过研究中国学习者英语反身代词的习得,寻找UG与SLA的联系,并提出了UG与IL的接口模型,程序化地揭示了SLA的内在机制,丰富了SLA理论。本研究首先通过跨语言文献研究和对汉语语料库的检索等手段,探讨了汉语反身代词“自己”和“人称代词+自己”以及现代英语和古英语中的反身代词self的来源与演变,并通过比较提出所有的反身代词都含有[照应性]和[指代性],反身代词的具体参数由不同语言中其语音特征和其具体分布位置所需要的[照应性]和[指代性]所占权重决定。基于这个观点,本研究通过对中国学习者语料库和Brown大学当代标准美国英语语料库的检索研究表明中国英语学习者的IL中反身代词的分布有着与美国英语使用者相似的分布趋势,但具体分布的频率并不一致,并有证据表明IL体现了母语的影响。以上发现支持了UG在SLA中的间接可及观点,本文同时提出了UG与IL的接口模型。其主要内容是:IL的初始状态,记作IS<0>,由连续的并具有一定强度的L2输入激活,包括UG中的原则系统和被L1参数加工过的L2参数。在SLA的发展过程中,随着L2数据的不断输入,IL中L2数据的规模不断增大,并随着L2参数的设置成功不断移出L1参数系统。IL发展的最终理想状态是IL从规模上达到L2的水平,并完全脱离L1成为独立的参数系统。由于IL的不稳定性,IS<0>的运行是可以在更强的L2刺激下被重新激活的,记作IS<0>’,其运行机制与IS<0>相同,但客观生理条件不同。已有的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实验结果为本假设提供了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