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生代外来工的无累积生活方式——以广州市开发区外来工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w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在广州市开发区员工宿舍二个月的生活与调查为现实依据,探讨了从事工业生产的新生代外来工何以频繁换工的问题。   通过田野调查,笔者发现新生代外来工在户籍、工厂与宿舍体制等制度条件的限制下,能动地在生产过程中萌发了纯劳动的意识。这并非是一种工人的职业意识,因为他们不在乎职业地位和技术经验的积累。体制外企业的劳动经历并不愉快,但工人对打工的蔑视让他们可以保持一个好的心态,这也导致他们轻易就放弃原有的工作和生活。   面对制度排斥和自我身份认同的困惑,新生代外来工有自己的适应之道。从辍学、学徒期到正式工作,以至于后来的城市生活都有许多同龄人在经历着类似的过程。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归属群体,通过自有价值观的生产拒绝和排斥了主流文化的社会化。但自有文化的生产实际上却完成了自己社会身份的再生产。本着生存后要发展的逻辑,这个群体已经不再是自我劳动的剥削者。他们以自己的灵性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频繁跳槽。这种过快的流动使他们不可能有关系和资金的有效积累。   年轻就是资本,新生代外来工可以不在乎关系、技术、资金和地位的积累而飘来飘去。这是自有文化生产的结果。同时也是一个悖论,他们其实是在寻找机会突破自身群体这种没有累积的生活状态。但纯劳动的意识和对自己群体的归属与认同,使他们很难突破找工-做工-换工的无限循环。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对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的调查,运用质性研究方法,全面、系统、直观地展现了小组家庭寄养模式的基本现状、实施效果及其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该模式的建议。 全文
文化建设在当代社会显得尤其重要,如何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也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研究主要跨文化传播理论的视域下,以文化农业经营者为主体的城乡文化成员为研究对象,选取
本研究使用2008年“流动与权益——珠三角地区外来工调查”课题项目的调查数据,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对影响第一代农民工及新生代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因素进行探讨。   本文首先
学位
本文对具有蒙古民族历史文化与民俗实物为特色的呼和浩特地区三所民族博物馆作为调查点,重点探讨了民族博物馆所承载的各种社会作用。该论文由绪论、呼和浩特地区三所民族博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产生了数量众多的失地农民。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以及我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个人、家庭、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内涵与形式不断更新和丰富,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由于我国多元化文化并存发展,特别是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使得民族地区
农民工的利益表达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分配问题,更不是一个单纯的权益争取行动,在这一行动背后,既反映了当前我国底层民众利益受损的日益严重和利益表达机制缺失的严峻现实,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