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影响为研究对象,将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放入中西文艺理论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性研究。
除序言和结语外,本文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弗洛伊德学说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
第二部分:弗洛伊德文艺观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第三部分:弗洛伊德思想的中国化境遇思索。
通过三部分的有机结合,组成一个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贯穿其中的逻辑关系在于:任何一个文学思潮在异质文化中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往往是从译介开始,进而研究产生影响,译介和研究既包含了个体的主体性选择,也揭示出时代的内在需要,是一个辨析、消化、选择、深化的辨证过程。影响和接受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译介、影响和研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接受的深化,最后提炼出该学说思想在特定语境下呈现的特殊状貌。本文试图将“弗洛伊德文艺思想在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在研究中注重材料的概括和归纳,运用“文本”说话,廓清其在中国的基本情况并探讨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对中国文学、文化的作用和意义,阐明文化语境与文学接受的关系,探讨异质文化交流的规律,从而拓宽弗洛伊德研究的视域,以期弥补国内弗洛伊德研究之不足。
总之,本文系统梳理、分析和阐述弗洛伊德在中国的译介、影响和研究,是一次运用文艺学理论对这一课题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尝试。在研究中将视具体对象不同而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诸如: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类型研究、接受理论和文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