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文艺思想在中国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chieH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影响为研究对象,将弗洛伊德的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放入中西文艺理论交流的大背景下进行整体性研究。   除序言和结语外,本文由三大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弗洛伊德学说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   第二部分:弗洛伊德文艺观在中国的影响与接受。   第三部分:弗洛伊德思想的中国化境遇思索。   通过三部分的有机结合,组成一个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贯穿其中的逻辑关系在于:任何一个文学思潮在异质文化中的广泛传播和影响往往是从译介开始,进而研究产生影响,译介和研究既包含了个体的主体性选择,也揭示出时代的内在需要,是一个辨析、消化、选择、深化的辨证过程。影响和接受是一个问题的两面。译介、影响和研究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接受的深化,最后提炼出该学说思想在特定语境下呈现的特殊状貌。本文试图将“弗洛伊德文艺思想在中国”的各个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在研究中注重材料的概括和归纳,运用“文本”说话,廓清其在中国的基本情况并探讨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学说对中国文学、文化的作用和意义,阐明文化语境与文学接受的关系,探讨异质文化交流的规律,从而拓宽弗洛伊德研究的视域,以期弥补国内弗洛伊德研究之不足。   总之,本文系统梳理、分析和阐述弗洛伊德在中国的译介、影响和研究,是一次运用文艺学理论对这一课题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尝试。在研究中将视具体对象不同而采用综合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诸如:影响研究、平行研究、类型研究、接受理论和文化研究等。
其他文献
说起现代杂文,鲁迅是一个绕不开的巨大存在。受其影响并在其后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兴衰起伏、余音不绝的“鲁迅风”杂文,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本文从“鲁迅风”论争作为切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先秦史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典范。它以记事为主,兼载言论。尤其是它的语言生动传神,引人入胜,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在浩瀚的先秦典籍中,《
本文是对“颓废”的审美概念的历史考察。19世纪唯美派文艺的颓废倾向仿佛是对一种当代艺术精神的预演,体现着社会意识的转换。颓废的悖论特征在当代人眼光中表现出对新兴思维
游戏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特别是在学生刚接触一门陌生的学科时,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延长学生注意力的时间,因此,游戏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是具有重要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