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每年死亡20万。寻找食管癌病因,进行病因预防是高发区人民的迫切需要。目前医学研究认为,食管癌是由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必有一种是主导因素,根据食管癌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性,提示食管癌发病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国内外不少学者认为饮用水污染是食管癌发病的主导因素。徐致祥、谭家驹教授经过30多年潜心研究提出的“氮循环”病因假说认为:N-亚硝基化合物两类前体物依靠河流运输,通过饮用水及其他途径进入人体,合成亚硝胺及亚硝酰胺,引起食管癌、胃癌、肝癌。“氮循环”病因假说在鸡咽食管癌诱发等动物实验、化学实验、现场改水降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特别是以首次以亚硝化农肥水首次成功诱发出鸡咽食管癌,并发现改水降低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的现场证据。该病因假说还提出有效污染比率的概念合理地解释了食管癌死亡率显著的地域性差异与中国高发区呈同心圆分布现象。在“氮循环”病因假说的指导下,本课题选择了中国南方食管癌高低发区——南方的汕头南澳地区和佛山地区的饮用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两地间饮用水的致突变性进行检测并加以比较,以探讨南方高、低发区饮用水污染在食管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为食管癌的“氮循环”病因假说提供流行病学佐证,期待最终为食管癌的一级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分别检测南澳县各镇与佛山市各区饮用水的微核千分率及污染指数,探讨食管癌病因,并进一步比较两地区间饮用水的致突变性的差异。结果南澳县各镇饮用水均能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与蒸馏水对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南澳县后宅镇(县城)、深澳镇、云澳镇的饮用水污染指数分别为2.49、2.96、2.63,均为中度污染。其中深澳镇为南澳县3个采样点中微核千分率最高的,与其食管癌病死率在南澳县3个镇中最高相一致。佛山市各区饮用水均能诱发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升高,与蒸馏水对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佛山市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三水区、高明区的饮用水污染指数分别为1.13、1.06、1.10、1.12、1.10,均为基本无污染。结论1.南澳县各镇区饮用水微核千分率和污染指数均为阳性,食管癌病死率越高的镇区,其饮用水污染的程度越重,而作为食管癌低发区的佛山各区饮用水的微核千分率和污染指数均为阴性,提示南澳县饮用水中存在染色体畸变的物质,该种物质能明显诱导蚕豆根尖微核率增高,提示饮用水污染可能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2.从有效污染浓度及有效污染比例的角度解释了食管癌高、低发区形成的原因。3.加强“氮循环”病因学说的宣传教育,改水、改善环境卫生、消除污染源、保护水源可能是预防食管癌的关键措施。4.蚕豆根尖微核技术法对于水环境污染监测,其优点灵敏、简单、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