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夏滩羊以其优质的二毛裘皮以及鲜嫩的肉品质而闻名,近些年来,由于生态环境的压力,养殖方式由放牧转变为舍饲,饲料类型也随之变化。目前,有关滩羊瘤胃微生物发酵的研究较少,特别是日粮营养水平(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滩羊瘤胃细菌区系的研究更少。因此,本试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日龄和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对滩羊瘤胃细菌多样性、pH和VFA所占比例的影响。在本试验中共挑选平均体重为(29±1.25)kg健康的宁夏滩羊112只(其中公羊、母羊各一半,105日龄)。完全随机的分到4个不同日粮营养水平的处理组(组I,II,III和IV),每个处理组中包含4个重复,每个重复中有7只羊(每个处理组总共有28只羊)。从处理组I到IV,日粮能量分别为7.08 MJ·kg-1、8.09 MJ·kg-1、9.10 MJ·kg-1和10.11 MJ·kg-1;蛋白质水平分别为8.04%、9.19%、10.34%和11.49%。饲料中能量、蛋白质的比值相同(约为0.88)。试验期共75 d,其中预试期15 d。分别在每个试验期结束当天(即150日龄和180日龄),从每个处理组的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1只羊屠宰(即每个处理组共选取4只羊),采集瘤胃内容物并测定其pH和VFA的含量;提取瘤胃液基因组DNA,一部分基因组DNA样品通过绝对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相关微生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另一部分通过第二代测序技术对滩羊瘤胃细菌群落结构进行测定并进行相关功能的预测。试验结果表明:1、在150和180日龄时,仅S.ruminantium的数量有显著差异(P<0.05);P.ruminicola、R.flavefaciens和S.dextrinisolvens的数量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均显著增加(P<0.05)。另外,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不同瘤胃细菌间(种分类水平)存在相互促进作用。2、滩羊瘤胃液pH不受日龄和日粮营养水平的影响(P>0.05);但不同日粮营养水平对VFA所占比例有显著影响。其中,乙酸的含量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而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所占TVFA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丙酸所占比例与V.parvula的数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2,P<0.05),而戊酸与V.parvula的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53,P<0.01)。3、本试验共获得了滩羊瘤胃细菌的16个门分类和133个属分类。其中,Firmicutes门、Bacteroidetes门和Proteobacteria门的数量最多,且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Bacteroidetes门和Proteobacteria门的数量均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而Firmicutes门的数量呈线性降低的趋势(P<0.05)。Butyrivibrio属、Saccharofermentans属和Pseudobutyrivibrio属的含量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均呈线性降低趋势(P<0.05),而Prevotella属、Prevotellaceae_uncultured属和Succinivibrio属的含量均呈线性增加的趋势(P<0.05)。通过功能预测发现,参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家族所占比例较大,且随着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与氨基酸代谢相关的基因家族所占的比例呈线性增长趋势(P<0.05)。综上所述,与日龄相比,不同营养水平的日粮显著影响瘤胃微生物数量及VFA含量。瘤胃中细菌(门、属、种分类水平)的数量均随日粮营养水平的提高而改变。另外,本试验还预测了瘤胃细菌相关基因家族的潜在功能。本试验实现对滩羊瘤胃细菌组成的首次研究并为提高滩羊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效率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