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就门画艺术形态与乡土语境的关系而言,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历时十年打捞的民间年画资料进行细致的民俗艺术形态的综合研究。主张对民间美术从民俗生活角度进行学术关怀,强调研究对象——门画艺术的图像造型、创作主体的意识能动性、民俗社会情景等因素。在这种视角下,民间美术的概念不再是单纯的艺术表现,而是立体的民俗艺术现象。它展现为活生生的“人”的活动,是存活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有特定民俗功能的艺术。因此,文章将民间美术置于语境中讨论,强调研究对象的时空背景。运用身体民俗学理论和社会学的常民方法论,从民俗的身体性与现实性出发,研究“人”和“民俗”本身的生活美术。因此,本文更多的是关注有人在场的,与“人”同为一体的生活艺术,而不是把民间美术从生活的整体中抽离出来,做孤立的形态结构上的研究。论文选择门画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门画在年画中具有特殊的位置,它值得研究和开掘的空间在于门画与门的观念的密切联系;门神与家户的关系。首先,作为民俗艺术的门画和“民俗生活模式化”概念紧密相连。有些民间艺术尤其体现了民俗模式化的顽强生存表现,它在形象和内涵上不变的约束性较强。以门画艺术为例可以说明这样的问题。其次,民众对门画艺术有共同的乡土知识背景。一定的门画艺术符号,在一定的乡土生活中是结合民众的全部文化知识背景的,包括中国人对门神的信仰,对家庭的概念,对门户的观念,都有约定俗成的认知。文章试图抓住“门”和“画”,“神”和“吉祥”等观念,看出这类画种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的约束性和知识结构的稳定性,从而造成门画艺术样式的模式化特征。文章结论试图将民间美术的模式化特征进行理论升华,提出民间文化的自律性观点。自律性是结合民俗主体的能动性和民俗的生活化特点,以艺术表现为形态的民间文化特征。自律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规范,它的动作发出者是民俗中的个人和群体,是在重复性的生活世界中,以自我规范的方式承袭传统的民俗认知。本文结合美学、知识社会学、艺术人类学等知识,有意识地以民俗学视角审视艺术学领域的问题,特别是对乡土艺术的研究进行意义层面的深度阐释。将门画置于民俗学的学术语境和理论背景中,试图揭示这类年画艺术传统的文化精髓和创作主体的情感世界。论文希望通过对门画艺术以民俗语境、民俗生活模式、民俗主体能动性的理论构建和探讨,提升对生活与艺术关系的经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