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六十年代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高潮出现至今,已有半个世纪。从数量上看,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大大超过了其他两种类型(北北型和南北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是,大多数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成效并不显著。从九十年代起,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开始出现,并迅速地在地理范围、整体实力以及经济效应上显示出优越之处。在其带动下,南南型区域经济合作也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支持。论文主要根据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从南南型向南北型发展的过程,描述并分析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困难及原因,阐述并验证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及成效。最后对我国在亚太南北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应持的立场和应对策略提出若干建议。整篇论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对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阶段进行简要回顾,并按照不同划分标准对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行分类。其中根据一体化组织内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分为“南南型”、“北北型”以及“南北合作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三种形式。论文主要按照“南南型”和“南北合作型”两种一体化形式展开论述。 第二章主要讨论“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困境。首先对“南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的理论基础以及预期经济效应进行回顾。接着将其发展现状与预期目标加以比较,发现“南南型”一体化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最后从区内主观政策与客观条件以及区外环境等角度对困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三章对“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进行分析。该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南北经济关系理论的演进,即“南北型”区域经济合作开展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从国际分工、要素及商品流动的地区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国际市场上的保护主义四个方面讨论“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和发展的动因。第三部分结合现有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据资料对“南北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成效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对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负面效应、采取的形式以及“南南型”与“南北型”区域合作的关系进行论述。 第四章在上述几章论述的基础上,分析南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可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我国对亚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应持的立场和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