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发展,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相继进入风险社会,相伴相随的腐败现象接踵冒头,如何有效地预防腐败,已然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现阶段,我国已进入改革的攻坚阶段,这一时期各种问题相互交织,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面对日益突出的腐败问题,党和政府在坚持对腐败进行严厉打压的同时,开始转变治理腐败的思路,从侧重于事后惩处向事前预防转变,提出“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科学有效预防腐败”的反腐工作方针。由此可见,尝试用新的思路和方法来解决腐败问题,提高预防腐败的实效性,是当前我国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理论界和实践界将风险预警管理思想引入腐败预防工作之中,并形成了腐败风险预警的工作思路。本文在分析我国现阶段腐败风险预警相关机制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后,剖析出现存问题的实质在于机制设置的不合理、不规范。一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开展,必须要以明确的规范制度和具体的操作流程为基础,而这有赖于对工作运行规律的深刻把握,基于此,本文重点将从机制设定上对腐败风险预警机制进行完善研究。在完善腐败风险预警机制的设定方面,根据机制的机理、规制、操作三个基本层面,逐步推演而出。具体来讲,首先确定腐败风险的发生机理、识别判断和警示原理,设置出腐败风险预警的风险点的排查制度、评估及等级划分规范、警报设置和警示反馈制度,然后从制定预警工作方案、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和数据库、建立保障体系的准备阶段,再到信息收集、风险识别、分析评估、风险预警、追踪反馈等五个环节的操作阶段来共同完成。本文还从合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对完善腐败风险预警机制中机理的确定、规制和操作的设定,以及比较优势,环环相扣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本文旨在尝试为完善我国腐败风险预警机制增加一理论视角,以期略有益于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推进腐败治理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