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语言交际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仅始于20世纪50年代,在交际过程中非语言行为发挥了自身的一些功能特点。尽管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过去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这些成就却难以掩盖不足,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最明显的问题就是英语教学既费时又低效。事实上,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被列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可是这个目标却往往被广大师生所忽略。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然而,大学英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在长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对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的发展规律及其教学法的研究,却忽视了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事实上非语言交际是帮助大学生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它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萨莫瓦尔和波特提出的非语言交际含义,阐述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以非语言交际的发源历史、定义、功能以及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对比和举例的研究方法来论证非语言交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突出作用。本文作者随机选取了贵州师范大学法律专业和美术专业两个班100名大一新生作为受试对象,分别为A班和B班,并对他们采取以非语言交际行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和传统的以听、说、读、写为主的教学方法相结合,并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老师的个人访谈,作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调查和访谈显示大学英语老师和学生对非语言交际知识的了解并不全面,缺乏非语言交流会影响老师的教学质量,并且通过对比发现两个班的学生对非语言交际知识的认识存在差异。这些研究发现给大学英语教学一个启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紧密联系非语言行为的应用,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本文的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和论文的结构。第二章是文献综述。第三章是本文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第四章详细阐述了非语言交际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研究。第五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定量和定性数据分析。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陈述,归纳了上述基本观点,并且在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教师如何改进其课堂非语言行为以提高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