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的十分紧密的课程,特定的校园环境决定了初中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文本去解读社会、解读人生。在应试教育高度普及的情况下,学校的语文教学从学生阅读到学生作文多有弊端,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有着严重脱节的现象、文本阅读的缺乏使学生对社会、生活和人生的解读基本上处于一种“无氧”状态,生活钙质的弱化使学生的作文只能是思想肤浅、内容空洞、矫情泛滥、无病呻吟、词藻浮华、不知所云。作文中程序化、概念化、胡编乱造、抄袭现象普遍存在,文本缺失的读写现状令人担忧。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认识到阅读对于目前学生语文素养的极端重要性,认识到读与写的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通过读写的一体化,既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正所谓读写相长、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所谓读写一体化教学,主要是通过读写结合达到学生读写相长的目标,即利用读与写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在完成各自相对独立的教学任务时、通过读来促进写,通过写又反过来促进读。读写结合的提法古今已有许多,在这些论述中大部分是从经验出发对读写关系进行或简洁或概括或形象的描述,把它当成一种教学方法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则是现代教学尤其是汉语教学的事。读写一体化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经验,本文试图在传统经验的继承和扬弃的基础上,对读写一体化教学训练的探讨,对中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所裨益。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教会言语文章,简言之也就是运用语言表达和写作,而非传授大量的有关语言的知识。叶圣陶先生解释说:“口语为‘语’,书面为‘文’”语文也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朱德熙先生则说“听就是用耳朵来读,读是用眼睛来听;说是用口来写,写是用笔来说。”这样一来语文能力就被定义为信息采纳和信息输出两项思维活动。从语言学习的规律来看,输入是输出的基础,阅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途径,阅读可提供写作所需的输入,输入的语言知识越丰富,便越有利于流利、准确和多样化。读为输入,写为输出,输入输出相结合,读指导写,写反过来提高读,读写潜移默化增进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注重知识的不断分化、又不断贯通,形成了生动活波的认知结构,在这全新的过程中初中学生的学习、思维、审美等素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读写一体化概念认为,文章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也是载体。人们想表达意愿、交流思想时就“写”文章,人们想吸收别人的经验,求取新知识时就“读”文章,一读一写就构成了文章这一载体的两翼,成为一种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社会语言现象。当然,这并不排除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有时候读、写各有侧重,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但必须明确,这种分开和各有侧重,是读写一体化操作过程之中的事,与将读、写分割开的做法截然不同,并且也有别于“读写结合”的翻版。读写一体化是对我国古今读写结合经验的扬弃与整合,是服务与初中学生读写能力的改变和初中语文读写现状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