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剧了人口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与自然资源更新能力及环境承受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影响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对人口容量问题展开了广泛研究。山地生态系统在人类生存环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论文在追踪国内外人口容量研究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出发,对山地生态系统人口容量进行了研究,同时引入了系统动力学方法。 在理论方面,论文首先在对人口容量与山地生态系统进行界定,并对其特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山地生态系统人口容量进行了界定,提出了山地生态系统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山地生态系统入口容量是在综合考虑人所在的生态系统总体结构及人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利于整个山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合适的人口数量。具有动态性和区域分异性;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基础;其大小最终取决于地区经济系统的产出量;制约因素众多;参数不确定等特点。影响因素有自然资源、农业结构、人口与交通。其次,由于系统动力学是人口容量研究的新方法,论文对该方法进行了介绍,认为该方法是进行山地生态系统人口容量研究的合理方法,并且可行。 在实践方面,论文以茂县龙洞沟为例,进行具体分析。龙洞沟位于岷江上游,茂县城区的东南方,岷江干流左岸,与茂县县城紧密相连,该流域主要包括龙洞与回龙两村。论文对该流域自然、社会经济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生态环境存在脆弱性,部分居民生活环境艰苦。根据龙洞沟的环境-经济特点,论文建立了龙洞村与回龙村的人口与农业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模拟运算,得出了各个时间的人口数量与人口容量,并进行比较分析。认为:(1)龙洞沟流域农业系统存在人口超载问题,其中龙洞村农业系统人口超载问题严重,而回龙村则没有:(2)退耕还林带来耕地紧张,人口容量暂时下降,但长期效益是好的,预期2008年以后该流域的人口容量将由超载转变为不超载;(3)要解决该流域人口超载问题,除应控制人口数量外,龙洞村应发展非农产业,回龙村则应改变农产品结构,改善交通状况。 提出了提高山地生态系统人口容量的措施:(l)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改善生态环境状况;(2)转移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压力;(3)改变单一的粮食生产经营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4)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5)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山区居民点的通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