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碳数分段法的石油烃类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过程及机理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n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石油烃污染土壤面积巨大,据《全国土壤污染调查公报》表明,13个采油区的494个土壤点位中石油烃及多环芳烃超标率高达23.6%,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刻不容缓。异位热脱附技术具有工艺简单、适用性强、设备可移动、修复周期短及二次污染小等优点,现已被广泛用于石油烃污染场地修复中。然而,目前在土壤修复过程中往往仅考察了总石油烃(TPHs),没有对石油烃污染物组分进行细致的分段划分。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文通过碳数分段法对可萃取性石油烃(EPHs)进行分段,通过实验室模拟异位热脱附(ESTD)装置,研究了石油烃污染土壤热脱附的修复效果与潜力、热脱附关键因素对石油烃各组分去除效率的影响规律、土壤理化性质在热脱附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不同石油烃组分的热脱附迁移转换规律与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方式的强化热脱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
  考察温度和时间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异位热脱附特性和行为的影响作用,并对红壤和棕壤两种类型的污染土壤理化性质如表面形貌、土壤基团以及土壤的热塑性等在热脱附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热脱附(LTTD)下EPHs的脱附效率只能达到50%左右,而高温热脱附(HTTD)的最大脱附效率则可达到99.91%。LTTD可大量去除轻质烃(DRO)组分,而HTTD不仅可以快速完全地去除DRO,而且对重质烃(ORO)组分也具有很高的脱附效率。红壤的粒径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平均孔径也随着温度升高而先增大后减小,在高温下易进行团聚。棕壤的粒径随温度的变化则不大,且平均孔径反而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且并未发现明显的团聚现象。土壤在高温热脱附下会导致有机质等营养元素的损失,但岩土系数则均有所增强,这表明热脱附后土壤具有建筑施工用地的潜力。
  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如载气种类、土壤粒径、含水率、有机质含量及污染物浓度对石油烃组分脱附效率进行研究,并通过响应面实验考察三种因素相互存在的交互作用,对土壤脱附参数进行筛选和优化。研究发现在热脱附初期,石油烃去除效率随着污染浓度的增加呈现明显升高的趋势;在高温处理下,含氧量增加会使ORO组分的去除效率大幅上升,且在15%的含氧量下去除效率会达到最大值。有机质在高温下对脱附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且有机质含量越低脱附效率越高。土壤含水率为15%时有最大的脱附效率,过小或者过大的含水率均会阻碍石油烃的脱附。粒径增大会增加石油烃的脱附效率,且主要对 ORO 组分有显著的影响。通过响应面优化,在粒径为 2mm ,有机质含量为1.44mg/kg,含水率为17.68%时,脱附效率可达到最大值63.27%。
  对真空强化、碱基强化和碳材料强化单独及组合使用对热脱附过程的增强效果和对热脱附强化过程的作用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80kPa的真空度处理下去除效率最高可达到70%左右,在高温下对ORO组分去除率有显著的增强作用,并且相比于常压处理可降低25%左右的活化能。10%的石墨碳颗粒添加处理下石油烃的最高去除率可以达到75%左右,但并不能显著减小热解吸的活化能。1.0%Ca(OH)2处理下石油烃的最终脱附效率可以达到82%,在高温下的增强效率会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可降低约13%的活化能。真空强化可通过降低污染物周围的气压来降低沸点,碳材料则通过增强传热传质来进行强化,而碱基则可通过疏松土壤,也可通过热催化加氢断链降解来进行热脱附的强化,且真空与碱基的联用强化处理会使热脱附过程提高约30%的效率而达到90%的去除率。
  对分段石油烃在不同温度热脱附处理下发生的热脱附去除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指数衰减动力学模型具有最高的拟合相关系数和精度,且拟合结果表明去除过程是由多种解吸机制控制。通过热力学研究发现 Langmuir 模型与实际的脱附浓度变化更接近,且主要受具有吸附位点和吸附能的均匀分布的单层化学吸附的影响。高温下石油烃会碳化生成大量的无序性石墨化碳,DRO 组分的热解吸过程主要受到物理吸附的影响,而ORO 组分则主要受到化学吸附的限制。土壤基质通过汽提效应和形态效应对石油烃的热解吸效率进行影响。
其他文献
人员所患的多种呼吸道疾病和过敏性症状与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密切相关。学校作为学生停留时间较长的场所,具有人员密集、空间狭小且通风条件通常较差的特点,很容易出现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的情况。因此,研究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群落特征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建筑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人员和通风条件等因素影响着室内空气微生物的群落特征。因此分析影响室内空气微生物的因素,有助于日后在控制校园室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方面制定出合理的预
学位
近年来多个研究表明,PM_(2.5)中的铁元素与人体氧化应激密切相关,危害人们健康。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室内,室外PM_(2.5)是室内的主要来源,因此研究PM_(2.5)中铁元素的室内外关联及示踪特性尤为必要。本文从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对室内外环境中PM_(2.5)进行了采样,利用ICP离子色谱仪等设备对其中的铁元素(总的铁元素和其中的水溶性部分)进行了持续测量,对PM_(2.5)中
学位
在国民环保意识逐渐提高和国家相继下发多部燃煤机组烟气排放标准的大环境下,对燃煤机组中运行参数的准确测量和精细化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燃煤机组中SCR(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脱硝系统,若可实现对其喷氨截面烟道烟气速度场的实时监测,对于提高SCR脱硝系统的运行效果,实现精准喷氨控制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借助含尘烟气中的静电现象,选取互相关法中的静电传感器作为测量前端,开发静电测速系统装备,实现高温含尘烟气
学位
学位
当前燃煤电厂广泛应用NH3法SCR技术来脱除烟气中的氮氧化物,然而商用钒钛类催化剂在脱硝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促使烟气中部分SO2氧化为SO3。SO3与NH3、H2O反应生成的硫酸氢铵会沉积在催化剂表面,造成催化剂中毒失活。SiO2和CeO2作为脱硝催化剂载体组分和活性助剂,其改性的 VMo/Ti 催化剂抗 SO2性能和表面 NH4HSO4分解特性影响研究较少。此外,关于 NH4HSO4在分子层面形成机
学位
学位
当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具有排放分散、水质波动明显、处理率低等特点,对农村综合水环境治理带来巨大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出适宜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考虑到氮磷资源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在现有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源分离处理”理念,采用“黑水厌氧处理-混合污水缺氧处理-好氧处理-人工湿地氮磷资源化利用”的新型生物生态组合工艺。具体来说,小体积黑水经厌氧段处理后与大体积灰水混合
学位
随着我国城市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也逐年增加。污泥极高的含水率(>95%)为后续的运输和处理处置带来困难,故需要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然而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的成分极其复杂,使污泥中的水分很难被去除。因此,通过一些调理技术改变污泥的性质对污泥脱水过程极为重要。壳聚糖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高分子絮凝剂,可以显著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污泥絮凝剂;超声波则可以有效破解
学位
截至 2018 年,江苏省已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区域供水乡镇全覆盖,传统单级消毒方式无法保障长距离、长水龄输配水条件下镇村管网水质持续稳定,镇村段管网水有可能发生余氯不达标和微生物检出现象,因此需要研究多级消毒技术以进一步保障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管网的水质稳定。本文研究了多级消毒对城乡统筹供水管网水中消毒副产物生成及水质生物稳定性的影响,优化了多级消毒策略以保障镇村供水管网末梢水质生物稳定。针对省域内不同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