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各类工厂、公共设施等邻避设施大量兴建,带动了经济的增长,也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求。随着公众环境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与提升,这些设施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也逐渐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经济发展、生活需求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日益突出,因邻避设施的建设问题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屡见不鲜:从2007年厦门PX事件中民众理性、和平地表示抗议,到2012年宁波镇海PX事件的警民冲突,引发社会动乱,矛盾冲突不断升级。这些事件的酝酿、发生、发展乃至结束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那么,如何减少甚至避免环境利益冲突,求得环境利益矛盾的最佳解决途径,就须要对此类事件的传播过程深入了解,从源头解决问题。然而,国内外关于邻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特点、成因和解决策略方面,缺少对其发生、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研究领域多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从新闻传播学角度对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的研究鲜见。我国学者对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方法、内容和对象等多借鉴于国外,重复性论述较多,针对我国特殊体制背景和互联网环境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从舆情传播角度,结合我国新媒体环境,深入分析了邻避型群体事件的信息传播机制,力图实现研究视角与内容的创新。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加以设计,并界定了“邻避型群体性事件”一词的具体内涵;而后通过对2007年1月到2013年6月我国发生的影响较大的邻避型群体性事件进行典型个案研究,总结分析了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爆发原因,以及此类事件信息传播的传播要素、传播模式、媒介在其信息传播中的作用,进而从传播学的角度,针对此类舆情事件应对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通过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下,我国邻避型群体性事件的信息传播不再遵循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媒介——意见领袖——社会大众”单线性循环传播模式,意见领袖所处的位置逐步前移,介入到传播初期的信息挖掘和发布阶段,并借助新媒体,将信息直接传递给受众,他们左右信息传播的能力逐渐超越了传统媒体,甚至在传统媒体集体失声之时,成为唯一的信息源。传统媒体、意见领袖、社会大众之间形成了多阶段、多线循环互动路径,彼此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