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06年的《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到2009年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从2015年《关于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再到10月上海召开的“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现场会议”。医疗联合体被作为是实现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的一种有效途径,随着新医改的深入与分级诊疗的不断推进,引起社会关注。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医联体的试点与推广成都市也于2009年散点出现医联体后,在2015年颁发文件正式开展医联体试点工作。但在新一轮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环境下,各项制度机制处在不断的完善中。这一时期,经济社会水平高速发展,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疾病谱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使得人们对健康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发生变化。而现阶段的医联体不仅需要应对处在不断完善之中的医疗卫生环境更要满足伴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少的研究和报道也表示医联体发展面临着一些难题。甚至一些“医联体的未来何去何从?”和“医联体是否为大医院抢占市场的手段?”等关乎医联体实质与“名声”的问题一直是各方争论的焦点。然而,医联体发展的几年里,业界并未就上述等问题达成一致,对其依然是褒贬不一,争辩不止。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旨在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在总结梳理各省市医联体模式的基础上,对成都市现有的医联体发展状况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相关统计资料,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不同模式医联体的实际效果、优缺点、主要特征以及面临的阻碍和挑战。通过典型案例法,总结各模式医联体发展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而提出改进和完善策略,为促进成都市医联体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对策建议。结果,成都市医联体从2009年起出现并逐渐增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以松散型和半紧密型2种模式为主的医联体,其中以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为核心医院的城西医联体、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为核心的三医院-蒲江县人民医院医联体、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为核心的二医院-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医联体为主要代表。医联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基层医疗机构运营状况有所好转,中枢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也得到提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基层首诊和逐级转诊制度的发展。但与全国各地的医联体相比,成都市医联体与全国面临着相似境遇。首先,医联体对提升枢纽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短期内效果并不明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医联体发展过程中强基层、建机制以及抢占市场等动机不能也不须完全区分开来,相反三者存在相辅相成关系,也体现出医联体调整各方利益达到共赢的现实意义。其次,现行条块分割化的医疗机构管理体制机制成为影响医联体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在医联体中的角色和对医联体的功能定位与宏观规划成为重点或焦点。此外,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成为医联体发展的一大技术障碍。医疗保险和基本药物制度等配套政策也是当前医联体必须突破的瓶颈。本研究通过前期实地调研,结合访谈与数据资料,分析成都市医联体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并从政府、医院、医保等角度提出对策与建议:政府完善顶层设计,增加投入,明确政府角色;加快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公立医院去行政化和管办分开落到实处;探索医保政策新模式,适当扩充基层基药目录,完善各种配套措施;制定区域卫生信息化标准,加快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机构间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