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优势导向的产业整合及其政策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133e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末,“产业整合”一词开始频繁出现于我国众多媒体中,其中给予较多关注的是产业界与政府,而有关产业整合的学术研究甚少。我国学者吕拉昌、杨建文、赵蒲、王卫东、徐林等人曾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产业整合的概念;张维英在《竞争力与企业成长》中多次指出,产业整合是通过企业并购及战略联盟来提高企业间资源的配置效率与生产效率的;芮明杰在《产业链整合》中从知识的角度研究了产业链分化整合的机理;在国外,研究并购后整合的较多,如美国学者弗格森研究了并购整合绩效分析;<①>亚历山德拉·里德·拉杰科斯等人对并购整合进行了研究。<②>国外对产业整合的研究亦很少。科尔尼全球副总裁丁焕明(K.Deans)和弗里茨·克勒格尔(Fritz.Kroeger)博士对13年来世界企业的整合过程进行了规律性论证,并在《科尔尼并购策略》中指出,所有的产业都遵循同样的路径实现整合,产业整合是必然的、不可避免和不可逃避的,在此基础上他们得出了产业整合周期理论。由于国内外学者对产业整合的研究相对较少,系统性差,对其认识难免比较模糊,仅是概念性的,理解上有较大偏差且泛泛而谈者居多;而近年来国内外风起云涌的企业并购、联盟实践及丁焕明等人的研究表明,产业整合确实是不可避免和不可逃避的。因此,系统深入地对产业整合进行研究有其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产业整合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是在一产业范围内以企业产权为单位发生的资源配置,是资源配置的高级形式。由于与企业并购一样,战略联盟也可以实现产权间资源的有效配置,是半紧密型或者说是松散型的产业整合方式。因此,企业并购和战略联盟是产业整合的主要方式。企业间发生的每一次并购及形成的战略联盟只是产业整合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产业整合进程。 产业整合的目的是培育和增强竞争优势。从历史上看,竞争优势逐渐沿着规模优势为主导向技术优势为主导变迁,因此,产业整合必须适应竞争优势的这种变迁,即以培育和构筑技术优势为导向。从配置效率来看,以规模优势为导向的产业整合实际发挥的是静态配置效率,而技术优势为导向的产业整合能够发挥其动态配置效率。从认知视角来看,由于企业并购和战略联盟是产业整合的主要方式,而这两种方式比自主创新和技术购买可以更快更好地实现隐性知识的转移,实现技术创新跨越式发展,因此,产业整合不仅可以实现规模经济,而且可以获取技术优势。本文正是围绕着产业整合对构建技术优势的作用展开论述的。本文的基本框架是: 导论,阐述本文的选题动因,指明对产业整合进行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介绍相关研究现状、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等。 第一章,产业整合:动因、分类和影响。本章主要界定产业整合的概念,然后系统论述产业整合理论,包括产业整合的动因、分类、周期和影响因素。 第二章,产业整合的导向:从规模优势到技术优势。简要叙述产业竞争优势理论,一方面论述技术优势已取代规模优势成为当前产业整合的主要导向,另一方面应用知识创造的微观机理理论来论证企业并购与知识联盟是实现技术创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方式。 第三章,技术优势导向的产业组织格局:网络寡占型市场结构。从技术创新的动力、能力、速度等不同维度论述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组织格局,界定网络寡占型市场结构的内涵,论证网络寡占型市场结构是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产业整合目标市场结构。 第四章,技术优势导向的产业整合途径。指明企业并购与战略联盟是产业整合的两种主要途径,而技术并购与知识联盟则是以技术优势为导向的产业整合的途径,论述了通过企业技术并购和知识联盟能够有效地培育和保持技术优势。分析影响产业整合绩效的因素,并指明企业并购与知识联盟的区别与联系。 第五章,技术优势导向的产业整合绩效评价。概述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分析产业整合对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及其分析框架,从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结构效率和生产效率(主要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构建技术优势导向的产业整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六章,技术优势导向的产业整合政策。从产业合理化政策、反垄断政策及与产业整合相关的产业技术合作政策等方面分析比较美、德、日、韩等发达国家的产业整合政策,得出有借鉴意义的经验做法。 第七章,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整合战略构想。首先分析我国产业组织的总体状况,产生的后果及成因,指出产业整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其次,分析我国产业整合取得的成效及不足;最后,应用产业整合理论,进一步明确我国产业整合的目标模式,提出科学合理的产业整合政策。本文可能实现的理论创新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本文探讨了以获取竞争优势为目的的产业整合的导向问题,提出了技术优势已取代规模优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产业整合的主要导向,并从认知的视角,阐述了企业并购与知识联盟是技术优势导向的产业整合的主要途径,能够实现技术创新跨越式发展,该观点是对产业整合以获取规模优势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理论的继承发展,拓展了对产业整合导向问题的研究。 2、本文对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进行了探讨,界定了网络寡占型市场结构的内涵,提出网络寡占型市场结构是寡占型市场结构与网络型市场结构的有机统一,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合理产业组织形态,是产业整合的目标市场结构,从而深化了对传统市场结构与技术创新关系的研究。 3、本文对产业整合绩效评价体系进行了探讨,以产业组织理论中的SCP范式为框架,分析了产业整合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以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产业规模结构效率和生产效率(主要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指标构建了技术优势导向的产业整合绩效评价体系,并对其中指标进行了详细说明,深化了对产业整合绩效评价的研究。 4、本文基于产业整合理论,通过对我国产业组织及产业整合状况的分析,指出我国产业整合的紧迫性与必要性,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整合目标模式、战略步骤及应采取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了对我国产业整合的研究。 本文是系统研究产业整合的有益尝试,对通过产业整合实现技术优势,进而从产业层次上增强竞争优势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较大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对贸易摩擦的影响。文章以国际贸易摩擦中最为重要的反倾销为代表,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对贸易摩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
欧洲联盟从最初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历经了数十年的发展过程,在一系列条约中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27国规模的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区域组织。然而,欧洲欧盟的不断扩大增加了区域
公共资源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转型期之后迅速凸显出来的棘手问题。这一问题由于涉及领域广,影响程度深,一旦出现问题又难于治理,因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难题乃至世界性难题。
本文研究了外国直接投资对印度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章回顾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经典成果,并就FDI对东道国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第二
医疗行业商业贿赂行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不良产物,与医疗体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使相关环节成本上升导致“看病贵”等问题,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