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临床发现甲状腺癌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尽管人们对甲状腺癌的研究已经很多,而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和诊治问题。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特异性受体(RAGE),是包括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β淀粉样肽(Aβ)、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钙粒蛋白(S100)等在内的多种分子的受体,RAGE与众多的配体结合再通过多种途径激活细胞内的各种通路和相关机制,参与了神经元的分化和再生、炎症反应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近年来还发现,它对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也有重要的影响。含Kazal基元的回复诱导半胱氨酸丰富蛋白(Reversion inducing cysteine 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RECK)是较晚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研究发现其在食管癌、小细胞肺癌、喉癌等多种癌组织中表达下降或缺失,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可能与其RECK基因的不作为有关。关于RAGE和RECK与甲状腺癌的关系,国内外文献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RAGE蛋白和RECK蛋白在甲状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与甲状腺癌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结果可能对阐述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检测9例正常甲状腺组织、11例结节性甲状腺组织、9例甲状腺腺瘤组织和69例甲状腺癌组织中RAGE蛋白和RECK蛋白的表达情况。2.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阳性率的比较采用矛检验(chi-square),表达强度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Wilcoxon)或多组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Kruskal Wallis H)。阳性率的相关分析采用R×C列联表的关联分析,表达强度的相关分析采用Spearmen秩相关分析。显著性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1.RAGE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甲状腺肿瘤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1/9),18.18%(2/11),44.44%(4/9),89.86%(62/69),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在正常和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其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RAGE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和髓样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62%(44/47),85.71%(6/7),80.00%(12/1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RAGE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患者的肿瘤大小均无关(P>0.05),但其表达强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2.RECK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甲状腺腺瘤组织和甲状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1%(1/9),9.09%(1/11),33.33%(3/9),88.41%(61/69),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在正常和良性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均明显低于其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RECK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和髓样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62%(44/47),85.71%(6/7),73.33%(11/1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REC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均无关(P<0.05)。3.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RAGE蛋白和RECK的共表达阳性(RAGE+RECK+)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未显示出相关性(P>0.05)。4.在甲状腺癌组织中,RAGE蛋白的表达与RECK蛋白的表达成正相关关系(r=0.680,P=0.000)。结论1.RAGE蛋白和RECK蛋白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发生过程。2. RAGE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甲状腺癌的淋巴结转移过程有关。3. RAGE蛋白的表达与RECK蛋白的表达成正相关关系,提示这两个基因在甲状腺癌发病过程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